亚当·斯密的同情论伦理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9 15:01
亚当·斯密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伦理学家。但是,由于斯密在经济学方面突出贡献,致使人们对他的研究长期以来集中在经济学领域,对斯密同情论伦理思想的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直到近年来,人们在寻找解决市场经济所带来的道德危机的途径时,才又发现了亚当·斯密,发现了他的同情论伦理思想。因此,研究斯密同情论伦理思想的结构框架和具体内容,客观分析斯密同情论伦理思想的价值与意义,不仅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斯密的思想体系,同时也可以为我国道德建设提供启迪。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亚当·斯密同情论伦理思想的形成。斯密的同情论伦理思想产生于英国的18世纪。它产生在这个时期,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条件、深厚的理论基础以及方法论基础的。斯密的同情论伦理思想是建立在人性论的基础上的。他认为人是同情心与利己心的统一,同情心离不开利己心,并以利己心为基础。而且斯密在联想主义思潮的熏陶下,自觉应用了当时哲学心理学中的“联想”方法,剖析同情的过程及其产生机制,解释人们的道德行为。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亚当·斯密同情论伦理思想的体系。斯密以“同情”为核心和主...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一、亚当·斯密同情论伦理思想的形成
(一) 同情论伦理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思想渊源
(二) 同情论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人性论
(三) 同情论伦理思想的方法论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
二、同情论伦理思想的内容
(一) 同情的涵义及产生
(二) 同情与道德评价
(三) 同情与社会秩序
(四) 同情与美德
三、同情论伦理思想的价值和局限性
(一) 同情论伦理思想的理论价值
(二) 同情论伦理思想的社会意义
(三) 同情论伦理思想的局限性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代情感主义伦理学的道德追寻[J]. 王淑芹.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4(04)
[2]对“亚当·斯密问题”三个逻辑层面的解读[J]. 聂文军.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3]浅谈亚当·斯密的“同感说”[J]. 王莹,景枫. 道德与文明. 2004(02)
[4]休谟和亚当·斯密的同情论对当前德育的启示[J]. 奚社新.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03)
[5]马克思与亚当·斯密伦理思想之比较——兼论新时期道德建设的理论出路[J]. 叶晓莉. 南京社会科学. 2002(08)
[6]也谈亚当·斯密的两种人性[J]. 王莹,景枫. 道德与文明. 2001(05)
[7]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探析[J]. 王初根.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1(04)
[8]休谟的人性哲学和斯密的人性经济学[J]. 杨玉成. 东南学术. 2001(04)
[9]“经济人假说”:争论与超越——兼论中国经济学的创建[J]. 庄宗明,杨旭东. 学术月刊. 2001(02)
[10]论斯密的道德自识[J]. 姜延军.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0(03)
硕士论文
[1]亚当·斯密伦理思想研究[D]. 王彬.天津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147776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一、亚当·斯密同情论伦理思想的形成
(一) 同情论伦理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思想渊源
(二) 同情论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人性论
(三) 同情论伦理思想的方法论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
二、同情论伦理思想的内容
(一) 同情的涵义及产生
(二) 同情与道德评价
(三) 同情与社会秩序
(四) 同情与美德
三、同情论伦理思想的价值和局限性
(一) 同情论伦理思想的理论价值
(二) 同情论伦理思想的社会意义
(三) 同情论伦理思想的局限性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代情感主义伦理学的道德追寻[J]. 王淑芹.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4(04)
[2]对“亚当·斯密问题”三个逻辑层面的解读[J]. 聂文军.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3]浅谈亚当·斯密的“同感说”[J]. 王莹,景枫. 道德与文明. 2004(02)
[4]休谟和亚当·斯密的同情论对当前德育的启示[J]. 奚社新.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03)
[5]马克思与亚当·斯密伦理思想之比较——兼论新时期道德建设的理论出路[J]. 叶晓莉. 南京社会科学. 2002(08)
[6]也谈亚当·斯密的两种人性[J]. 王莹,景枫. 道德与文明. 2001(05)
[7]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探析[J]. 王初根.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1(04)
[8]休谟的人性哲学和斯密的人性经济学[J]. 杨玉成. 东南学术. 2001(04)
[9]“经济人假说”:争论与超越——兼论中国经济学的创建[J]. 庄宗明,杨旭东. 学术月刊. 2001(02)
[10]论斯密的道德自识[J]. 姜延军.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0(03)
硕士论文
[1]亚当·斯密伦理思想研究[D]. 王彬.天津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147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147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