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希尔·格林伦理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7 09:00
托马斯·希尔·格林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英国新黑格尔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生活于英国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社会矛盾异常尖锐,经验主义、自由放任主义弊端已现,人们在客观上呼唤新的理论的诞生。格林从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中汲取了大量营养,提出了新自由主义:他反对经验主义,主张思辨哲学;他反对功利主义,强调个体的道德责任;他还反对自由放任主义,主张国家干预。这些都在他的伦理思想中有所体现。格林以批判经验主义为背景,重建了伦理学形而上学的基础。他认为自我意识是道德的本源,只有通过意识才能认识客观世界。他提出了颠覆传统的自由观,把自由分为意志自由、法律自由和道德自由。意志自由是受人内心的强烈动机因而产生的,可以影响外在行为的意志,也是实现道德自由的条件;法律自由目的在于保护个人自由,协调社会和人的关系,也是实现个人自由到道德自由的保护机构。道德自由是格林伦理学最高的目的和意欲的体现。他认为,判断事物善恶的根本依据不是快乐的满足程度,而是出自于对“至善”的追求,是人的自我实现的程度。只有把“个人善”和“共同善”联系起来才能体现出完美的人格和社会的价值,也是实现自我最根...
【文章来源】: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方法
1.3.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格林伦理思想的形成
2.1 格林伦理思想形成的社会条件
2.1.1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2.1.2 传统经验主义的偏狭
2.2 格林伦理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2.2.1 康德主义伦理学
2.2.2 黑格尔主义伦理学
第三章 格林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3.1 伦理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3.1.1 自我意识:道德的本原
3.1.2 意志自由:达致至善的基础
3.2 道德行为性质的评价依据
3.2.1 善恶判断的依据:自我实现原则
3.2.2 个人善与共同善的统一
3.3 法律政治的伦理批判
3.3.1 法律:对个人意志的压抑
3.3.2 国家:对共同意志的促进
第四章 格林伦理思想的价值评析
4.1 理性主义
4.1.1 注重形上构建
4.1.2 忽视内容建设
4.2 理想主义
4.2.1 坚守道德的精神高地
4.2.2 否定道德的经验基础
4.3 整体主义
4.3.1 否定道德的经验基础
4.3.2 强调个人利益的根本性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情况及取得的成果
本文编号:3163179
【文章来源】: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方法
1.3.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格林伦理思想的形成
2.1 格林伦理思想形成的社会条件
2.1.1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2.1.2 传统经验主义的偏狭
2.2 格林伦理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2.2.1 康德主义伦理学
2.2.2 黑格尔主义伦理学
第三章 格林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3.1 伦理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3.1.1 自我意识:道德的本原
3.1.2 意志自由:达致至善的基础
3.2 道德行为性质的评价依据
3.2.1 善恶判断的依据:自我实现原则
3.2.2 个人善与共同善的统一
3.3 法律政治的伦理批判
3.3.1 法律:对个人意志的压抑
3.3.2 国家:对共同意志的促进
第四章 格林伦理思想的价值评析
4.1 理性主义
4.1.1 注重形上构建
4.1.2 忽视内容建设
4.2 理想主义
4.2.1 坚守道德的精神高地
4.2.2 否定道德的经验基础
4.3 整体主义
4.3.1 否定道德的经验基础
4.3.2 强调个人利益的根本性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情况及取得的成果
本文编号:31631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163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