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视婚恋节目的伦理探析
发布时间:2021-05-05 20:54
我国电视婚恋节目以独特的形式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现在中国电视荧屏上,伴随着我国社会改革开放的发展而发展,在我国电视婚恋节目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种电视婚恋节目火爆发展的现象吸引了观众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社会热议。然而,针对这一热点问题却缺乏深入的伦理思考和研究。本文首先对我国电视婚恋节目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简略介绍,并分析了其积极的伦理作用。它不仅为社会大众健康文明的婚恋交往提供了新的方式、丰富和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并引领了我国婚恋道德观念的进步。同时,在我国婚恋节目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又存在着许多的伦理问题,比如说节目内容的诚信问题、节目制作团队的功利主义倾向、参与嘉宾的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等不道德观念和行为。本文认为造成上述错误观念和不道德行为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整个大环境中,改革开放过程中西方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比如说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以及享乐主义;其次是我国电视事业发展与改革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功利主义倾向;最后是节目制作方,上至电视台,下至栏目制作的每一个从业人员的伦理意识缺失,他们忽视了电视媒体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应有...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动态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第一章 我国电视婚恋节目的产生和发展及其伦理作用
第一节 我国电视婚恋节目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我国电视婚恋节目的伦理作用
第二章 当前我国电视婚恋节目存在的伦理问题及其原因
第一节 我国电视婚恋节目存在的伦理问题
第二节 电视婚恋节目伦理问题的产生原因
第三章 完善我国电视婚恋节目的伦理对策
第一节 政府部门伦理制度建设
第二节 电视从业者的道德自律和道德教育
第三节 社会舆论的道德监督和道德引领
第四节 参与嘉宾端正道德观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视婚恋交友类节目对大学生“三观”教育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J]. 朱莉.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1(09)
[2]对电视相亲节目的批判及其改革策略[J]. 潘淑瑶. 新闻传播. 2011(08)
[3]电视相亲节目社会反响描述[J]. 荣耀军. 中国电视. 2011(08)
[4]浅谈相亲节目的舆论导向[J]. 闻丹.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07)
[5]主流与边缘:从《非诚勿扰》看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冲突[J]. 高军梅. 中国青年研究. 2011(04)
[6]从《非诚勿扰》看当代青年婚恋价值观的变迁[J]. 李婷. 中国青年研究. 2011(04)
[7]审丑:从《非诚勿扰》解读青年审美意识的后现代嬗变[J]. 冯雅颖. 中国青年研究. 2011(04)
[8]相亲类电视节目批评综述[J]. 杨状振,武爱平. 现代视听. 2010(10)
[9]电视相亲节目低俗化现象的反思与服务化的品质追求[J]. 项仲平,杜海琼. 电视研究. 2010(09)
[10]相亲节目,请“非诚勿扰”[J]. 重庆社会科学. 2010(08)
博士论文
[1]传媒责任伦理研究[D]. 燕道成.中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中国80后婚恋问题的伦理探析[D]. 蒋丽红.湖南师范大学 2010
[2]大学生婚恋观的伦理思考[D]. 牛慧琴.郑州大学 2010
[3]道德守望——传媒伦理责任研究[D]. 徐静文.首都师范大学 2009
[4]娱乐传播伦理问题研究[D]. 洪美云.新疆大学 2007
[5]传媒伦理责任研究[D]. 钟媛媛.首都师范大学 2007
[6]媒体道德责任探究[D]. 江雪华.东南大学 2006
[7]从受众与媒介的互动探讨中国当代电视“低俗化”的特征、成因及对策[D]. 刘琼.湖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70570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动态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第一章 我国电视婚恋节目的产生和发展及其伦理作用
第一节 我国电视婚恋节目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我国电视婚恋节目的伦理作用
第二章 当前我国电视婚恋节目存在的伦理问题及其原因
第一节 我国电视婚恋节目存在的伦理问题
第二节 电视婚恋节目伦理问题的产生原因
第三章 完善我国电视婚恋节目的伦理对策
第一节 政府部门伦理制度建设
第二节 电视从业者的道德自律和道德教育
第三节 社会舆论的道德监督和道德引领
第四节 参与嘉宾端正道德观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视婚恋交友类节目对大学生“三观”教育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J]. 朱莉.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1(09)
[2]对电视相亲节目的批判及其改革策略[J]. 潘淑瑶. 新闻传播. 2011(08)
[3]电视相亲节目社会反响描述[J]. 荣耀军. 中国电视. 2011(08)
[4]浅谈相亲节目的舆论导向[J]. 闻丹.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07)
[5]主流与边缘:从《非诚勿扰》看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冲突[J]. 高军梅. 中国青年研究. 2011(04)
[6]从《非诚勿扰》看当代青年婚恋价值观的变迁[J]. 李婷. 中国青年研究. 2011(04)
[7]审丑:从《非诚勿扰》解读青年审美意识的后现代嬗变[J]. 冯雅颖. 中国青年研究. 2011(04)
[8]相亲类电视节目批评综述[J]. 杨状振,武爱平. 现代视听. 2010(10)
[9]电视相亲节目低俗化现象的反思与服务化的品质追求[J]. 项仲平,杜海琼. 电视研究. 2010(09)
[10]相亲节目,请“非诚勿扰”[J]. 重庆社会科学. 2010(08)
博士论文
[1]传媒责任伦理研究[D]. 燕道成.中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中国80后婚恋问题的伦理探析[D]. 蒋丽红.湖南师范大学 2010
[2]大学生婚恋观的伦理思考[D]. 牛慧琴.郑州大学 2010
[3]道德守望——传媒伦理责任研究[D]. 徐静文.首都师范大学 2009
[4]娱乐传播伦理问题研究[D]. 洪美云.新疆大学 2007
[5]传媒伦理责任研究[D]. 钟媛媛.首都师范大学 2007
[6]媒体道德责任探究[D]. 江雪华.东南大学 2006
[7]从受众与媒介的互动探讨中国当代电视“低俗化”的特征、成因及对策[D]. 刘琼.湖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70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170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