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论语》的公私观念与孔子的德治思想

发布时间:2021-05-10 21:44
  春秋时期,公私观念的对立主要表现为"公门"与"私室"的斗争,这是当时政治制度下的必然结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论语》主要从这一事实层面探讨公私之分。在《论语》中,孔子对"政"与"事"作了一次区分,这次区分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公私观念的辨别,孔子反对大夫之私家对国君及天子之公的侵犯,在将"礼"提升为道德的标准后,崇公抑私的表述背后蕴含了对道德的评价。孔子看到了君子及统治者私德的重要性,使德治成为儒家的一种必然选择。 

【文章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41(03)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论语》中的公与私之分
二、政与事的区分
三、德治的选择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儒家的公私观[J]. 陈乔见.  国际儒学论丛. 2018(01)
[2]从公私观念的演变看儒家价值观[J]. 吴立群.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12)
[3]孔孟儒家的公私观与公共事务伦理[J]. 郭齐勇,陈乔见.  中国社会科学. 2009(01)
[4]东亚近世儒者对“公”“私”领域分际的思考——从孟子与桃应的对话出发[J]. 黄俊杰.  江海学刊. 2005(04)
[5]孔墨公私观的不同走向及现代启示[J]. 张晓芒.  职大学报. 2004(01)
[6]先秦儒法公私观简论[J]. 王长坤,刘宝才.  齐鲁学刊. 2004(01)
[7]春秋战国的“立公灭私”观念与社会整合(上)[J]. 刘泽华.  南开学报. 2003(04)
[8]儒家“礼”的观念与现代世界[J]. 陈来.  孔子研究. 2001(01)
[9]中国哲学中的“公私之辨”[J]. 王中江.  中州学刊. 1995(06)

硕士论文
[1]先秦儒家公私观探究[D]. 李向辉.东北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180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180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a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