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唐君毅之道德自我观
发布时间:2021-06-16 08:40
唐君毅作为港台新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近年来学界对其独具创见的道德哲学体系的研究日益增强。在唐氏道德哲学体系中,“道德自我”是核心。他创立道德自我观旨在一为人们如何通过具体实践而达至至善之路提供一现实路径;二为推进传统儒学之现代化新生转变,以重塑中华民族之文化自信——这亦是根本目的。本文围绕道德自我观从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唐君毅的基本思想,具体则分为五个章节展开探讨和研究。论文第一部分(前三章)对唐氏道德哲学体系的构建逻辑进行了梳理。第一章对唐君毅道德自我思想的形成背景展开说明,简析唐先生建立道德自我观的因缘与目的,旨在明确该体系之构成来源与指向。第二章通过对道德自我概念的解析,论述其根源,并对心之本体的存在进行论证,揭示心之本体的本质和表现化成,旨在说明主体性的道德自我之境界升华的理路。第三章,对道德自我的发展即主体性道德自我如何客观化为人文世界的过程进行了阐释,对道德自我与文化活动的统一与分殊之关系进行了厘清。论文第二部分即第四章,对唐君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西方哲学,特别是以康德、费希特、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思想的吸纳以及将上述中西学兼收并蓄入其道德自我学的理路进行...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唐君毅道德自我思想形成的背景
第一节 对西方科学民主思想及理性主义精神的吸纳
第二节 对儒家心性之学的坚守
第三节 东方思想为人类精神提升所做的可能贡献
第二章 道德自我的概念
第一节 道德自我
一、道德自我的内涵
二、道德自我的特征
三、道德自我的实践:感应做而做
第二节 “道德自我”之根源:心之本体
一、道德自我的内在根据:心本体
二、心本体存在的证明
三、心本体的特征及“心通九境”说
第三节 “觉性”、“感通”与道德实践
一、觉性:道德自我之自觉德性
二、感通:道德人格的建立基础
三、知行合一:觉悟即实践
第三章 道德自我之发展:“内”“外”圆融
第一节 道德自我之外在推衍—文化世界
一、文化的内涵:道德理性之分殊
二、由道德自我调节和规导的文化活动
第二节 内外通达、体用一致以达至善
一、在中西文化比较中悟道
二、内外通达,止于至善
第四章 会通中西的道德自我学
第一节 对儒家道德思想的承继与推进
一、性善之陷溺
二、道德自我之修养
三、道德修养与礼乐教化
第二节 道德自我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借鉴
一、对康德道德义务论的借鉴
二、对黑格尔体系哲学与辩证法思想的借鉴
第五章 关于道德自我学说之得失的思考
第一节 道德自我学说之价值
一、对心灵世界的开掘之价值
二、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之价值
三、道德人格对构建和谐社会之价值
第二节 道德自我学说之缺失
一、泛道德主义
二、中西哲学会通之探索并不成功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君毅道德之实践研究[J]. 许敬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2]在思辨与实践之间:道德价值的生命回归——基于唐君毅道德哲学的分析[J]. 秦碧霞. 宜宾学院学报. 2017(01)
[3]唐君毅伦理思想研究现状及方向展望[J]. 孙海霞. 宜宾学院学报. 2014(05)
[4]重新认识自我——唐君毅道德自我观述论[J]. 董甲河. 中华文化论坛. 2014(02)
[5]唐君毅心本体论及其理论贡献[J]. 余仕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6]论唐君毅的伦理观[J]. 熊吕茂. 伦理学研究. 2010(02)
[7]唐君毅哲学中的“道德自我”概念[J]. 金小方. 孔子研究. 2009(05)
[8]论唐君毅的道德观——读《道德自我之建立》[J]. 熊吕茂. 伦理学研究. 2008(05)
[9]现代新儒家境界理论的价值与困境——以唐君毅为中心的探讨[J]. 付长珍.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10]唐君毅的“伦理开新说”论评[J]. 王泽应. 求索. 1994(01)
博士论文
[1]唐君毅人文精神研究[D]. 邓丽香.武汉大学 2014
[2]唐君毅道德人格思想研究[D]. 孙海霞.南京师范大学 2014
[3]从道德自我到心灵境界——唐君毅形上学研究[D]. 王怡心.北京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32756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唐君毅道德自我思想形成的背景
第一节 对西方科学民主思想及理性主义精神的吸纳
第二节 对儒家心性之学的坚守
第三节 东方思想为人类精神提升所做的可能贡献
第二章 道德自我的概念
第一节 道德自我
一、道德自我的内涵
二、道德自我的特征
三、道德自我的实践:感应做而做
第二节 “道德自我”之根源:心之本体
一、道德自我的内在根据:心本体
二、心本体存在的证明
三、心本体的特征及“心通九境”说
第三节 “觉性”、“感通”与道德实践
一、觉性:道德自我之自觉德性
二、感通:道德人格的建立基础
三、知行合一:觉悟即实践
第三章 道德自我之发展:“内”“外”圆融
第一节 道德自我之外在推衍—文化世界
一、文化的内涵:道德理性之分殊
二、由道德自我调节和规导的文化活动
第二节 内外通达、体用一致以达至善
一、在中西文化比较中悟道
二、内外通达,止于至善
第四章 会通中西的道德自我学
第一节 对儒家道德思想的承继与推进
一、性善之陷溺
二、道德自我之修养
三、道德修养与礼乐教化
第二节 道德自我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借鉴
一、对康德道德义务论的借鉴
二、对黑格尔体系哲学与辩证法思想的借鉴
第五章 关于道德自我学说之得失的思考
第一节 道德自我学说之价值
一、对心灵世界的开掘之价值
二、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之价值
三、道德人格对构建和谐社会之价值
第二节 道德自我学说之缺失
一、泛道德主义
二、中西哲学会通之探索并不成功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君毅道德之实践研究[J]. 许敬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2]在思辨与实践之间:道德价值的生命回归——基于唐君毅道德哲学的分析[J]. 秦碧霞. 宜宾学院学报. 2017(01)
[3]唐君毅伦理思想研究现状及方向展望[J]. 孙海霞. 宜宾学院学报. 2014(05)
[4]重新认识自我——唐君毅道德自我观述论[J]. 董甲河. 中华文化论坛. 2014(02)
[5]唐君毅心本体论及其理论贡献[J]. 余仕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6]论唐君毅的伦理观[J]. 熊吕茂. 伦理学研究. 2010(02)
[7]唐君毅哲学中的“道德自我”概念[J]. 金小方. 孔子研究. 2009(05)
[8]论唐君毅的道德观——读《道德自我之建立》[J]. 熊吕茂. 伦理学研究. 2008(05)
[9]现代新儒家境界理论的价值与困境——以唐君毅为中心的探讨[J]. 付长珍.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10]唐君毅的“伦理开新说”论评[J]. 王泽应. 求索. 1994(01)
博士论文
[1]唐君毅人文精神研究[D]. 邓丽香.武汉大学 2014
[2]唐君毅道德人格思想研究[D]. 孙海霞.南京师范大学 2014
[3]从道德自我到心灵境界——唐君毅形上学研究[D]. 王怡心.北京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32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232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