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信任建设的“水”智慧
发布时间:2021-07-13 12:36
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老子的"上善若水"可为当前中国社会的公共信任建设提供重要的智慧启迪。公共信任是一种道德生活的提升,也是一种现代社会伦理关系的呈现,是基于伦理同一性的道德认同,其实质是"伦理—道德"一体。建设公共信任要在公民层面倡导"与善仁,言善信",构建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共生关系;要在社会层面倡导"居善地,心善渊",涵养良好的社会风尚;要在国家层面倡导"事善能,动善时",立足"顺势"激发人民主体性的生成。社会公共信任建设的实质不在于某一个方面,而是要建构"公民—社会—国家"一体的伦理生态。
【文章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6(03)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公共信任建设的公民信念:与善仁,言善信
二、公共信任建设的社会信念:居善地,心善渊
三、公共信任建设的国家信念:事善能,动善时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青年教师公共价值观的伦理分析[J]. 卞桂平.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17(05)
[2]基于伦理视阈的公共信任意涵阐释[J]. 卞桂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3)
[3]《论语》伦理道德思想的精神哲学诠释[J]. 樊浩.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3)
本文编号:3282075
【文章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6(03)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公共信任建设的公民信念:与善仁,言善信
二、公共信任建设的社会信念:居善地,心善渊
三、公共信任建设的国家信念:事善能,动善时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青年教师公共价值观的伦理分析[J]. 卞桂平.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17(05)
[2]基于伦理视阈的公共信任意涵阐释[J]. 卞桂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3)
[3]《论语》伦理道德思想的精神哲学诠释[J]. 樊浩.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3)
本文编号:32820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282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