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耐特承认伦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7 10:24
为了克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先验性色彩过于浓厚的理论困境,法兰克福学派社会研究所现任所长霍耐特力图走经验性和规范性相结合的道路。他诉诸当下承认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深入地挖掘承认概念的道德内涵,力图通过承认伦理把社会批判理论推向前进。因此,他从黑格尔耶拿时期的《伦理体系》和《实在哲学》中汲取理论资源,重构为承认而斗争的模式,并借助米德的社会心理学实现了黑格尔承认理论的唯物主义转向,在此基础上,霍耐特建构了自己的承认伦理体系。首先,霍耐特对亚里士多德和康德伦理学、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以及后现代伦理学的缺陷和不足进行了反思,在此背景下,探讨了建构承认伦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诠释了承认伦理的内涵。在霍耐特这里,承认伦理的内涵并非是一维的,而是多维的,是包含爱、法权和团结的多元模式的。其次,在社会哲学领域,霍耐特反思了社会哲学的过去和现在,把社会哲学定位于社会病理学,并强调从伦理的角度解读社会病理状况。他把社会冲突作为一种社会失序,从承认的角度解读了这种冲突的道德动因,并设定了美好生活的形式概念作为规范,引导人们把个体的权利与共同体的善相结合。所以,在社会哲学领域,承认伦理作为一种社会伦理可以诠...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1.1 问题的由来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创新点及其难点
2 承认伦理的基础
2.1 从承认到承认伦理
2.2 承认与道德
2.3 黑格尔的承认理论
2.4 米德的社会心理学
3 承认伦理的建构
3.1 在权利与善之间——对亚里士多德和康德伦理学的反思
3.2 在先验与经验之间——对哈贝马斯话语伦理学的反思
3.3 在同一与差异之间——对后现代伦理学的反思
3.4 承认伦理的内涵
4 承认与社会伦理
4.1 作为社会病理学的社会哲学
4.2 承认与社会冲突
4.3 作为一种社会伦理的承认伦理
5 承认与政治伦理
5.1 承认与再分配
5.2 承认与劳动
5.3 作为一种政治伦理的承认伦理
6 承认伦理的意义及局限
6.1 承认伦理的意义
6.2 承认伦理的局限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霍耐特承认理论与批判理论范式转型[J]. 陈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2]霍耐特承认道德观的建构[J]. 张廷国,任彩红. 江苏社会科学. 2008(04)
[3]共享式关系的建构与德性的提升——社群主义认同政治简论[J]. 吴玉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4]论霍耐特的承认关系结构说[J]. 王凤才. 哲学研究. 2008(03)
[5]从“认同”到“承认”[J]. 曹卫东. 人文杂志. 2008(01)
[6]承认的哲学:霍耐特承认理论评述[J]. 李和佳. 国外社会科学. 2007(05)
[7]马克思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J]. 张盾.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04)
[8]黑格尔承认理论的四副面孔[J]. 王福生.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04)
[9]遗失的解放性纬度——论霍耐特对费尔巴哈和马克思人类学关系的评价[J]. 胡云峰. 兰州学刊. 2007(06)
[10]《精神现象学》中的主人——奴隶的辩证法——科耶夫《黑格尔导读》的核心理念[J]. 仰海峰. 现代哲学. 2007(03)
本文编号:3327626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1.1 问题的由来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创新点及其难点
2 承认伦理的基础
2.1 从承认到承认伦理
2.2 承认与道德
2.3 黑格尔的承认理论
2.4 米德的社会心理学
3 承认伦理的建构
3.1 在权利与善之间——对亚里士多德和康德伦理学的反思
3.2 在先验与经验之间——对哈贝马斯话语伦理学的反思
3.3 在同一与差异之间——对后现代伦理学的反思
3.4 承认伦理的内涵
4 承认与社会伦理
4.1 作为社会病理学的社会哲学
4.2 承认与社会冲突
4.3 作为一种社会伦理的承认伦理
5 承认与政治伦理
5.1 承认与再分配
5.2 承认与劳动
5.3 作为一种政治伦理的承认伦理
6 承认伦理的意义及局限
6.1 承认伦理的意义
6.2 承认伦理的局限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霍耐特承认理论与批判理论范式转型[J]. 陈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2]霍耐特承认道德观的建构[J]. 张廷国,任彩红. 江苏社会科学. 2008(04)
[3]共享式关系的建构与德性的提升——社群主义认同政治简论[J]. 吴玉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4]论霍耐特的承认关系结构说[J]. 王凤才. 哲学研究. 2008(03)
[5]从“认同”到“承认”[J]. 曹卫东. 人文杂志. 2008(01)
[6]承认的哲学:霍耐特承认理论评述[J]. 李和佳. 国外社会科学. 2007(05)
[7]马克思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J]. 张盾.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04)
[8]黑格尔承认理论的四副面孔[J]. 王福生.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04)
[9]遗失的解放性纬度——论霍耐特对费尔巴哈和马克思人类学关系的评价[J]. 胡云峰. 兰州学刊. 2007(06)
[10]《精神现象学》中的主人——奴隶的辩证法——科耶夫《黑格尔导读》的核心理念[J]. 仰海峰. 现代哲学. 2007(03)
本文编号:3327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327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