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公众责任意识的技术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9 12:56
  责任是人的基本特性之一,是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标志之一,责任伦理学大师约纳斯就认为,人是唯一能为其行为承担责任的生物,唯有人才具有责任的理念——责任意识,它常和道德、人格等人文品质联系在一起,是人文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然而,当技术的发展全面并深刻影响到人的日常生活时,人的责任意识也不可避免地被纳入技术的视域:它对人的责任意识提出新的要求,丰富了责任意识的内涵;它影响了人责任意识的强弱,为其增强提供了技术路径。本文采取理论分析的方法,致力于从技术视域考察责任这个传统的人文话题,就其技术背景、涵义、理论及应用进行阐述,力求在技术与人文的共同努力下,达致公众责任意识的提升。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首先介绍技术视域下责任问题产生的背景,指出现当代技术时期的责任问题根源于技术负效应的客观必然、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存在”这一公认自明的律令。第二章对核心概念“公众责任意识”进行界定,将现当代技术时期的公众责任理解为:身为社会系统要素的公众个体,对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系统、社会环境系统、以及系统中的其他子系统与要素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能够积极地与系统及其中的要素进行有效的互动,使系统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与发展的状...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问题的由来:现当代技术时期的责任问题
    第一节 时代背景:从前现代技术时期到现当代技术时期
        一、前现代技术时期的相对和谐
        二、现当代技术时期的重重危机
    第二节 深层根源:技术的负效应与“人在世界中的存在”
        一、技术的负效应为“人在世界中的存在”敲响警钟
        二、“人在世界中的存在”是不可违背的第一律令
        三、没有退路的选择
第二章 基本概念的确定:现当代技术时期的公众责任意识
    第一节 现当代技术时期的责任
        一、责任概念的流变
        二、约纳斯责任概念的新维度
        三、现当代技术时期的责任
    第二节 现当代技术时期的公众责任
        一、责任主体的不同探讨
        二、公众是现当代技术时期责任主体之一
        三、现当代技术时期的公众责任和公众责任意识
第三章 理论分析:公众责任意识的技术成因
    第一节 技术对公众责任意识的消解
        一、技术引发道德危机,间接抑制责任意识加强
        二、技术剥夺公众责任,直接促使责任意识流失
        三、技术导致人的异化,颠覆了责任意识的承担基础
    第二节 技术对公众责任意识的提升
        一、技术改善责任环境与责任条件,促进责任意识提升
        二、技术增强主体责任能力,促进责任意识提升
        三、技术风险曲折提升公众责任意识
    第三节 技术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技术效应的内因分析
        二、技术效应的外因分析
        三、物的因素是基础,人的因素是关键
第四章 应用分析:公众责任意识的技术提升方式与途径
    第一节 从技术系统看公众责任意识的提升方式
        一、加强责任式技术,限制非责任式技术
        二、加强技术的责任式应用,限制技术的非责任式应用
        三、利用技术风险的刺激效应,加强技术预测与技术评估
    第二节 具体途径:以公众技术参与为切入
        一、公众技术参与的必要性分析
        二、公众技术参与的可行性分析
    第三节 统筹技术发展与责任意识的加强
        一、公众责任意识的必要性分析
        二、公众责任意识也应有“度”
第五章 技术与人文联盟共同提升公众责任意识
    第一节 从社会大系统看公众责任意识的提升方式
        一、加强制度建设
        二、加强思想建设
    第二节 人文的回归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术、人文与责任感[J]. 肖峰.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8(06)
[2]关于建立我国公众参与科学技术决策制度的探讨[J]. 樊春良,佟明.  科学学研究. 2008(05)
[3]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责任主体探析[J]. 覃永毅,韦日平.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4]科学技术的价值负载与社会责任[J]. 林坚,黄婷.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02)
[5]科技负面效应辨析[J]. 张兵.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6(01)
[6]论现代科学技术专家之责任[J]. 闫宏秀.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5)
[7]德国技术哲学的伦理转向[J]. 王国豫.  哲学研究. 2005(05)
[8]风险社会与责任伦理[J]. 刘婧.  道德与文明. 2004(06)
[9]论技术决策中的公众参与[J]. 张慧敏,陈凡.  科学学研究. 2004(05)
[10]公众参与技术评价的意义和社会背景分析[J]. 谈毅,仝允桓.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09)

博士论文
[1]汉斯·约纳斯的责任伦理学研究[D]. 方秋明.复旦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514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3514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4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