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人生价值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4 10:28
李达人生价值观有其独特的发展过程以及促成这种发展的原因,本文从分析李达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入手,梳理出他从单纯爱国主义价值观到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发展转变并逐步坚定的过程,分析造成这种发展变化的原因,总结提炼出李达人生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即社会主义的人生理想信念;一切为了人民、重义轻利的人生目的;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人生态度。在经济利益、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当代中国,研究和学习李达人生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首先,可针对“信仰缺失”进行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教育。其次,可针对“为人民服务”理念的缺失进行人生目的的教育。再次,可针对“随波逐流”进行人生态度的教育。最后,可针对“个人利益至上”进行义利观教育。同时,李达人生价值观所体现出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唯真理是从的精神和勇气以及理论结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对今日中国之马克思主义学人具有榜样价值和矫正意义。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二)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四、本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 李达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一、李达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发展过程
(一) 萌芽与奠基时期(1905—1917)
(二) 飞跃时期(1918—1922)
(三) “彷徨”与坚定时期(1923—1949)
(四) 矛盾与自正时期(1950—1966)
二、李达人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一) 时代背景下早年经历的影响
(二) 传统文化中进步因素的影响
(三) 钻研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
(四) 对劳苦大众热爱与同情的影响
第二章 李达人生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一、社会主义的人生理想
(一) 救国梦
(二) 社会主义的人生理想信念
二、一切为了人民、重义轻利的人生目的和追求
(一) 秉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
(二) 倡导并践行一切为了人民的人生目标
(三) 坚定重大义、轻私利的人生义利追求
三、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人生态度
(一) 敢为人先,开拓进取
(二) 勇于批判,实事求是,坚持真理
(三) 重平等,倡自由
(四) 生为信念,宁死不屈
第三章 李达人生价值观的当代价值
一、李达人生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一) 针对“信仰缺失”进行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教育
(二) 针对“为人民服务”理念的缺失进行人生目的的教育
(三) 针对“随波逐流”进行人生态度的教育
(四) 针对“个人利益至上”进行义利观教育
二、李达人生价值观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学人的启示
(一) 李达马克思主义信念的当代启示
(二) 李达唯真理是从的精神与勇气的当代启示
(三) 李达理论结合实际的工作方法的当代启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键时期”的社会矛盾及其化解[J]. 王晓娟,于连锐. 理论探索. 2010(06)
[2]一枝一叶总关情——李达1962年回乡纪事[J]. 湘潮. 2010(10)
[3]生死安足论 千里光明行——李达脱党之后的革命行踪[J]. 王中人,侯松涛. 党史纵横. 2002(02)
[4]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达[J]. 陶德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6)
[5]纪念李达同志诞辰110周年——深切地悼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达同志──在纪念李达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J]. 胡乔木.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6)
[6]李达思想论析[J]. 李立志. 北京党史研究. 1998(02)
[7]纪念和学习李达同志——哲学系教师座谈纪要[J]. 海波,王鲁.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01)
[8]沿着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向前进[J]. 李达. 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报. 1959(09)
博士论文
[1]李达社会主义思想研究[D]. 丁兆梅.山东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59815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二)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四、本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 李达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一、李达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发展过程
(一) 萌芽与奠基时期(1905—1917)
(二) 飞跃时期(1918—1922)
(三) “彷徨”与坚定时期(1923—1949)
(四) 矛盾与自正时期(1950—1966)
二、李达人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一) 时代背景下早年经历的影响
(二) 传统文化中进步因素的影响
(三) 钻研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
(四) 对劳苦大众热爱与同情的影响
第二章 李达人生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一、社会主义的人生理想
(一) 救国梦
(二) 社会主义的人生理想信念
二、一切为了人民、重义轻利的人生目的和追求
(一) 秉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
(二) 倡导并践行一切为了人民的人生目标
(三) 坚定重大义、轻私利的人生义利追求
三、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人生态度
(一) 敢为人先,开拓进取
(二) 勇于批判,实事求是,坚持真理
(三) 重平等,倡自由
(四) 生为信念,宁死不屈
第三章 李达人生价值观的当代价值
一、李达人生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一) 针对“信仰缺失”进行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教育
(二) 针对“为人民服务”理念的缺失进行人生目的的教育
(三) 针对“随波逐流”进行人生态度的教育
(四) 针对“个人利益至上”进行义利观教育
二、李达人生价值观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学人的启示
(一) 李达马克思主义信念的当代启示
(二) 李达唯真理是从的精神与勇气的当代启示
(三) 李达理论结合实际的工作方法的当代启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键时期”的社会矛盾及其化解[J]. 王晓娟,于连锐. 理论探索. 2010(06)
[2]一枝一叶总关情——李达1962年回乡纪事[J]. 湘潮. 2010(10)
[3]生死安足论 千里光明行——李达脱党之后的革命行踪[J]. 王中人,侯松涛. 党史纵横. 2002(02)
[4]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达[J]. 陶德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6)
[5]纪念李达同志诞辰110周年——深切地悼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达同志──在纪念李达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J]. 胡乔木.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6)
[6]李达思想论析[J]. 李立志. 北京党史研究. 1998(02)
[7]纪念和学习李达同志——哲学系教师座谈纪要[J]. 海波,王鲁.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01)
[8]沿着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向前进[J]. 李达. 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报. 1959(09)
博士论文
[1]李达社会主义思想研究[D]. 丁兆梅.山东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598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359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