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谟问题”与休谟道德哲学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4 16:05
长期以来,学术界针对“休谟问题”的回应与解答尝试,使人们对于“休谟问题”有了更深度的认知和解读。新时期,围绕“休谟问题”对事实与价值关系展开的批判性讨论,既表明事实是普遍涉及价值的,又客观印证着知识伦理学的现实性。首先,本文介绍了“休谟问题”提出的道德哲学基础,包括休谟道德思想的认知论来源,“休谟问题”提出的历史背景与学术环境,具体内涵与实质,及其在西方哲学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其次,阐述了“休谟问题”及其道德哲学的内在关系,包括休谟道德哲学的基本原理,休谟对情感、理性与道德感的主张,及其进行道德判断的法则。再次,总结了研究解答“休谟问题”前应当明确的几个问题,包括对《人性论》中“休谟问题”表述的解读,问题研究趋向“事实”与“价值”问题倾斜缘由,以及康德对“休谟问题”的积极回应等。最后,分析了“休谟问题”及其道德哲学的伦理学价值,梳理了二者对后世道德哲学产生的深远影响,旨在为持续性地研究“休谟问题”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本文研究目的,对中西方以往对本论题相关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在于以西方哲学界应答“休谟问题”这一知识论难题为范例,剖析和反思伦理学理论研究对现实社会道德建设的启示和意义。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休谟问题”的产生与演变
(一)“休谟问题”提出的历史背景与学术环境
(二)“休谟问题”的内涵与实质
(三)“休谟问题”在西方哲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休谟问题”同其道德哲学的内在关系
(一)休谟道德哲学为“休谟问题”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休谟问题”的思辨影响了其道德哲学思想体系发展
三、“休谟问题”及其道德哲学的伦理价值
(一)《人性论》有关“休谟问题”表述的解读
(二)“休谟问题”研究向“事实”与“价值”问题倾斜缘由
(三)“休谟问题”与价值理论的关联及其道德哲学的伦理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同情与道德判断——由同情概念的变化看休谟的伦理学[J]. 孙小玲. 世界哲学. 2015(04)
[2]休谟情感主义伦理学的道德哲学解读[J]. 赵素锦. 广西社会科学. 2014(11)
[3]休谟问题探析[J]. 熊立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4]对休谟问题的一些思考[J]. 张哲. 企业导报. 2013(03)
[5]论休谟的道德愉悦感及其理论定位[J]. 罗伟玲,陈晓平. 现代哲学. 2011(06)
[6]试析休谟问题的本质[J]. 高天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7]休谟的道德感理论刍议[J]. 王传峰.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8]从休谟问题到休谟定律的思考[J]. 刘张华.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0(01)
[9]“休谟问题”的价值困境及其当代解答[J]. 杨晓东,陈辉,姜李.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9(05)
[10]论休谟的同情理论[J]. 吴亚玲. 江西社会科学. 2009(08)
硕士论文
[1]休谟经验主义哲学新释[D]. 吕海坤.东北师范大学 2013
[2]论金岳霖对休谟归纳问题的解答[D]. 郭芸.武汉科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60302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休谟问题”的产生与演变
(一)“休谟问题”提出的历史背景与学术环境
(二)“休谟问题”的内涵与实质
(三)“休谟问题”在西方哲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休谟问题”同其道德哲学的内在关系
(一)休谟道德哲学为“休谟问题”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休谟问题”的思辨影响了其道德哲学思想体系发展
三、“休谟问题”及其道德哲学的伦理价值
(一)《人性论》有关“休谟问题”表述的解读
(二)“休谟问题”研究向“事实”与“价值”问题倾斜缘由
(三)“休谟问题”与价值理论的关联及其道德哲学的伦理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同情与道德判断——由同情概念的变化看休谟的伦理学[J]. 孙小玲. 世界哲学. 2015(04)
[2]休谟情感主义伦理学的道德哲学解读[J]. 赵素锦. 广西社会科学. 2014(11)
[3]休谟问题探析[J]. 熊立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4]对休谟问题的一些思考[J]. 张哲. 企业导报. 2013(03)
[5]论休谟的道德愉悦感及其理论定位[J]. 罗伟玲,陈晓平. 现代哲学. 2011(06)
[6]试析休谟问题的本质[J]. 高天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7]休谟的道德感理论刍议[J]. 王传峰.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8]从休谟问题到休谟定律的思考[J]. 刘张华.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0(01)
[9]“休谟问题”的价值困境及其当代解答[J]. 杨晓东,陈辉,姜李.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9(05)
[10]论休谟的同情理论[J]. 吴亚玲. 江西社会科学. 2009(08)
硕士论文
[1]休谟经验主义哲学新释[D]. 吕海坤.东北师范大学 2013
[2]论金岳霖对休谟归纳问题的解答[D]. 郭芸.武汉科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60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360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