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建构和谐社会与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5 17:03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双重转轨,弱势群体问题日益突出,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重视的社会问题。弱势群体的存在是我国社会结构不合理、不公平和社会福利不完备、不健全的反映,他们在社会改革中承担着较重的代价,因而社会要特别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不单从物质上,更要从伦理上给予关怀。本文从伦理学的角度,以马克思的公正理论为基础,借鉴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探讨弱势群体问题,培养全民对弱势群体的尊重与认同,构建整个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体系,从而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表现出公正的状态,安全的运行和健康的发展的特征。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罗尔斯主张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就必须对社会弱势群体予以特别照顾和补偿,这些都与构建和谐社会相契合。为从根本上实现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发展就必然要消除两极分化,保护弱势群体。目前我国实施了广泛的社会保障与援助制度、社会福利与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弱势群体的生存压力,但社会对弱势群体心理上的歧视和排斥并未改观,迫切需要实施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伦理关怀是从伦理的角度关注人的生存状况,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言
    1、论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
    2、论题的现今研究综述
    3、本文的研究思路
一、社会公正:和谐社会构建的价值目标
    1、和谐社会的界定
        1.1 和谐社会的定义
        1.2 和谐社会的特征
        1.3 和谐社会的判断标准
    2、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
        2.1 社会公正:和谐社会追求的目标
        2.2 消除两极过度分化,保护弱势群体是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弱势群体现状及其相关保护
    1、弱势群体的概念和特征
        1.1 弱势群体的界定
        1.2 弱势群体的特征
    2、我国弱势群体的构成与成因
        2.1 弱势群体的分类与构成
        2.2 社会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
    3、我国弱势群体的法律保障和社会支持政策
        3.1 现行法律援助制度和社会支持政策及其重要价值
        3.3 现行法律援助制度和社会支持政策的伦理欠缺
三、构建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体系
    1、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及其作用
        1.1 伦理关怀的涵义
        1.2 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的特点
        1.3 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的作用
    2、对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社会内容
        2.1 以马克思公正理论为指导,树立公平正义的执政理念
        2.2 借鉴罗尔斯正义理论,保障弱势群体基本权利
        2.3 消除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排斥,倡导人格平等
        2.4 弘扬传统美德,营造扶助弱势群体的社会环境
    3、实现对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措施及其保障
        3.1 增强弱势群体参与竞争的能力,实现机会平等
        3.2 完善社会分配制度,实现公正分配
        3.3 履行政府职能,扩大为弱势群体服务渠道
        3.4 强化媒体舆论监督,培养全民社会与认同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弱势群体社会公平问题探析[J]. 郭文亮,张居永.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6(02)
[2]和谐社会的构建路径:从社会排斥到社会融合——兼论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关怀制度[J]. 李祖平.  学术交流. 2006(04)
[3]关注弱势群体 构建和谐社会[J]. 倪先敏.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06(02)
[4]罗尔斯正义原则与和谐社会建构[J]. 王广,张瑜.  兰州学刊. 2006(03)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公正问题探析[J]. 胡建,刘惠.  宜宾学院学报. 2006(03)
[6]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及其启示[J]. 雷清海.  晋中学院学报. 2006(01)
[7]弱势群体概念的界定及其能力建设[J]. 马力,刘卫东.  学术交流. 2006(02)
[8]罗尔斯的制度正义理论及其借鉴意义[J]. 王海传,周文升.  齐鲁学刊. 2006(01)
[9]我国的弱势群体问题[J]. 韩卫平.  前进论坛. 2006(01)
[10]我国弱势群体诱发的危机类型与政府治理[J]. 孔祥利,李冬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硕士论文
[1]我国社会新生弱势群体问题研究[D]. 刘爱娣.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5
[2]从社会公正的角度看中国的弱势群体问题[D]. 董理权.安徽大学 2004
[3]转型期弱势群体价值观研究[D]. 王桂芬.南京师范大学 2004
[4]新时期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现状及其政策支持[D]. 刘箴.湘潭大学 2004
[5]关于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的伦理反思[D]. 樊雅丽.湖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625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3625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4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