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宽容的伦理意蕴及其教育学意义

发布时间:2021-08-27 03:33
  对道德宽容思想的研究可谓古已有之,但现代道德宽容思想的出现却是20世纪前后的事。20世纪以来,人类的社会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国际交往层面,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推进,使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地球村”,各个国家、民族、地区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往日益增多,也使各种文明、文化和伦理道德相互碰撞;在人际交往层面,随着民主精神和人性解放的层层推进,个人的价值观、信仰、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尊重,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日益显现……各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塑造出了一个道德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宽容精神愈显重要。教育活动的价值追求是把人培养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使人不仅能把握时代的脉络,适应社会的变化,同时还能得到灵魂的升华和本真自我的实现,所以,教育活动的目的和归宿都是“人”。因而,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教育应用内蕴着宽容精神的人文关怀关爱学生,不仅教会他们学会宽容——宽容自我、宽容他人,同时,还要用宽容精神引导他们去充分地认识自我,张扬个性,完善人格,追求意义,形成自己独特的生命风格,实现自己特有的生命价值,展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人性光辉,书写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华章,以此实现教...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和文献分析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部分 宽容的伦理意蕴
    一、宽容的内涵及其基本类型
        (一) 宗教宽容
        (二) 政治宽容
        (三) 道德宽容
    二、道德宽容的界定与特点
        (一) “道德宽容”概念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区分
        (二) 本研究对道德宽容的理解
        (三) 道德宽容的特点
第二部分 道德宽容之于教育何以必要
    一、伦理学角度——宽容是一种美德
        (一) 中国传统伦理中宽容的德性体现
        (二) 西方伦理文化中的宽容之旅
    二、社会现实角度——时代呼唤宽容精神
        (一) 从国际来看,应对全球化需要宽容的态度
        (二) 从国内来看,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宽容精神
    三、学生个体发展角度——宽容推动学生成长
        (一) 宽容——学生成长的动力与源泉
        (二) 现实——学生宽容精神的失落
    四、教育学角度——宽容与教育原为一体
        (一) 本体意义上,教育意味着宽容
        (二) 现实意义上,教育对宽容精神的背离
第三部分 宽容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在观念上,确立宽容教育信念与理念
    二、在目的上,让学生学会宽容
        (一) 学会宽容自我
        (二) 学会宽容他人
    三、在内容上,让宽容熔铸到教育中来
        (一) 宽容意识的培养
        (二) 宽容能力的培养
        (三) 宽容情感的培养
    四、在方法上,让宽容落实为行动
        (一) 在生活中实践宽容
        (二) 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宽容
        (三) 在体验中审视宽容
    五、在原则上,确立“有限宽容”原则
        (一) 对宽容的认识误区
        (二) 宽容的合理限度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宽容与和谐社会[J]. 陈根发.  太平洋学报. 2008(06)
[2]关于感恩教育的思考[J]. 敖道.  中国冶金教育. 2008(02)
[3]多元文化中的道德与世界和谐[J]. 聂文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4]培养价值观多元化时代的宽容精神[J]. 黄瓒,余维武.  思想理论教育. 2008(03)
[5]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关系论析[J]. 马奇柯.  学术交流. 2008(02)
[6]关于宽容教育的研究[J]. 张勇.  希望月报(上半月). 2007(09)
[7]论教育宽容的本质、意义及实现策略[J]. 张家军.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03)
[8]宽容——和谐社会的德性基础[J]. 刘曙辉,赵庆杰.  理论与现代化. 2007(01)
[9]论儒家的宽容思想[J]. 苗润田.  东岳论丛. 2006(06)
[10]道德理性、道德敏感与道德宽容[J]. 徐贵权.  探索与争鸣. 2006(12)

硕士论文
[1]论宽容教育[D]. 杨涛.河南大学 2007
[2]论道德宽容[D]. 汤美萍.中南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655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3655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a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