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慈善行为的道德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3 14:58
  古往今来,在人类美德的进化航程中,慈善行为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历史伦理地位。在当代,慈善行为虽然转变了原有的理念与行为模式,但从未更改的是它爱人助人的道德精神。它历久而弥新,不断创造着人类社会的新奇迹。同时,新兴媒体的广泛传播与应用,随之带来的必然是越来越方便与快捷的评价渠道出现,这使宪法赋予人们的言论自由权利得到最充分的拓展与实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评价他人,而这对慈善行为本身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力。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运用分别与综合的方式分析慈善行为的道德评价之内涵;第二章,概括慈善行为的道德评价现状,包括三种整体慈善行为和个体具体慈善行为的道德评价差异,进而提出现今道德评价存在的显著问题,涵盖道德至上论、动机论、慈善诚信、尊严;第三章,论证对慈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所遵循的应有导向、出发点和标准等等;第四章,论述对慈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与可行性分析
    四、 研究创新之处
第一章 慈善行为的道德评价内涵
    第一节 慈善行为
        一、 慈善
        二、 慈善行为的含义与定位
        三、 慈善行为的特点
    第二节 慈善行为的道德评价
        一、 道德评价含义及其维度
        二、 慈善行为的道德评价解析
第二章 慈善行为的道德评价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慈善行为的道德评价现状
        一、 慈善行为类型及其道德评价差异性
        二、 慈善观念与具体慈善行为的道德评价差异
    第二节 慈善行为的道德评价问题分析
        一、 道德与慈善“看客”
        二、 慈善事业的认识误区
        三、 慈善的诚信问题
        四、 慈善行为动机的道德评价问题
        五、 慈善救助的感恩评价问题
第三章 慈善行为的道德评价导向
    第一节 慈善行为的道德评价出发点
        一、 出于慈善事实的道德评价
        二、 出于社会责任的道德评价
    第二节 慈善行为的道德评价标准确立
        一、 不能固化为道德标准
        二、 体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区分
    第三节 慈善行为的道德评价关注点
        一、 慈善行为的动机与目的
        二、 慈善感恩与尊严
        三、 财富状况和慈善捐赠
第四章 慈善行为的道德评价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第一节 促进培育个体与社会的道德性
        一、 有利于个体进行道德选择
        二、 有利于社会道德需要和道德习惯的养成
        三、 有利于社会道德信任的建立
    第二节 促进树立正确的财富伦理观
        一、 义利共赢:现代慈善的价值取向
        二、 伦理下的财富观
    第三节 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一、 慈善行为的第三次分配价值
        二、 慈善行为与公平正义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道德评价及其合理性[J]. 伍志燕.  理论学刊. 2011(12)
[2]当代中国慈善伦理的理想与现实[J]. 周中之.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3]困境与出路:反思慈善捐赠活动中的“道德胁迫”现象[J]. 张北坪.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4]在财富归宿中彰显道德力量[J]. 彭怀祖.  山东社会科学. 2009(08)
[5]慈善捐赠的道德省思[J]. 范松仁.  江西社会科学. 2008(12)
[6]善举还是越权?——对当前媒体慈善救助报道的思考[J]. 张爱凤.  电视研究. 2008(08)
[7]论道德评价[J]. 刘时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8]休谟难题:能否从“是”推出“应该”?[J]. 王海明.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01)
[9]托马斯·迈尔谈“第三条道路”[J]. 王坚红.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0(01)
[10]对价格太计较 对价值太轻视[J]. 高希均.  社科信息文荟. 1995(22)

博士论文
[1]道德量化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 尹伟.华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05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405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6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