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需要道德——一种类型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15 23:23
"人为什么需要道德"是人对人自身道德需求的原因反思。道德存在与"非道德"相对立和与"不道德"相对立的两种用法;人也存在"个体人"和"群体人"两种不同类型,前者意味着语言情境适用于所有人,后者则是在抽象与一般意义上谈论"人"。基于此,"人为什么需要道德"的问题本身可细化为四个类型学问题:群体人为什么需要与道德有关、群体人为什么需要在道德上是善的、个体人为什么需要与道德有关、个体人为什么需要在道德上是善的。
【文章来源】:武陵学刊. 2019,44(02)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人需要道德是排除不道德与非道德的
二、有道德需要的人是个体人与群体人而不是“非人”
三、在主客之间存在需要、不需要、非需要三种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苏格拉底“概念说”探析[J]. 李建华,周杰. 云梦学刊. 2018(05)
[2]“伦理”与“道德”之辨——关于“再写中国伦理学”的一点思考[J]. 朱贻庭.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3]马克思主义、道德和人的本质[J]. 菲尔·加斯珀,赵海洋.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3(01)
[4]道德与人的存在[J]. 杨国荣. 中州学刊. 2001(04)
[5]从人性看人的道德需要[J]. 黄明理.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1)
[6]道德视域的扩展──从私德主导到公德优先[J]. 任剑涛. 天津社会科学. 1996(05)
[7]生命与道德[J]. 张岱年.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5)
本文编号:3438794
【文章来源】:武陵学刊. 2019,44(02)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人需要道德是排除不道德与非道德的
二、有道德需要的人是个体人与群体人而不是“非人”
三、在主客之间存在需要、不需要、非需要三种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苏格拉底“概念说”探析[J]. 李建华,周杰. 云梦学刊. 2018(05)
[2]“伦理”与“道德”之辨——关于“再写中国伦理学”的一点思考[J]. 朱贻庭.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3]马克思主义、道德和人的本质[J]. 菲尔·加斯珀,赵海洋.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3(01)
[4]道德与人的存在[J]. 杨国荣. 中州学刊. 2001(04)
[5]从人性看人的道德需要[J]. 黄明理.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1)
[6]道德视域的扩展──从私德主导到公德优先[J]. 任剑涛. 天津社会科学. 1996(05)
[7]生命与道德[J]. 张岱年.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5)
本文编号:3438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438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