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茶经》中的精神取向与人生哲学

发布时间:2021-10-21 07:09
  唐代中期陆羽作《茶经》,不仅较为全面的规范了茶事活动,同时提出了以"精行俭德"为标志的精神性追求。这种精神追求可归纳为精、俭、和、怡四个方面。由于陆羽在其中包含人与茶、人与天地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反思,陆羽所规定的茶事在实践层面具有一定的人格修养意义。陆羽在行与德两方面,分别以"精"、"俭"为标准,形成了"于行求精"、"于德求俭"的修养工夫论,最终指向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和怡然自得的个体精神境界。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9(01)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精”、“俭”、“和”、“怡”的精神取向
    (一)“精”
    (二)“俭”
    (三)“和”
    (四)“怡”
二、“于行求精,于德求俭”的修养工夫论
    (一)于行求精
    (二)于德求俭
三、“和”、“怡”的理想境界
四、结语



本文编号:3448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448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7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