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及其相关日常伦理观念分析——以廖申白先生“做人”和“做事”两文为基础
发布时间:2021-12-16 15:20
"做人"是一个基本的日常伦理观念。作为目标的"好人"和作为方法的"会做人"是"做人"的题中之义,在日常使用中显示出与现代公共生活不适应的问题。"做事"对"做人"的约束不等同于现代公共生活要求的客观性。即便如此,"做人"依然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观念,它越是接受符合时代共识的限制,越能焕发活力。"做人"观念起源于"家"这一独特的互动机制和关系网络,向家之外的语境扩展时不是推广某一种身份,不是推荐某一个品质,不是扩张某一类组织,具有开放的特点,这亦是它保持生命力的原因。
【文章来源】:道德与文明.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私之辨:从梁启超到梁漱溟[J]. 康建伟. 学术交流. 2011(05)
[2]中国人日常语汇中的“做人”概念[J]. 王青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3]“做人”与“做事”[J]. 林航. 道德与文明. 2007(04)
[4]“做事”:日常语言中朦胧的公共交往伦理观念[J]. 廖申白. 哲学研究. 2005(07)
[5]我们的“做人”观念——涵义、性质与问题[J]. 廖申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本文编号:3538367
【文章来源】:道德与文明.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私之辨:从梁启超到梁漱溟[J]. 康建伟. 学术交流. 2011(05)
[2]中国人日常语汇中的“做人”概念[J]. 王青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3]“做人”与“做事”[J]. 林航. 道德与文明. 2007(04)
[4]“做事”:日常语言中朦胧的公共交往伦理观念[J]. 廖申白. 哲学研究. 2005(07)
[5]我们的“做人”观念——涵义、性质与问题[J]. 廖申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本文编号:35383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538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