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池田大作的和谐道德教育思想
发布时间:2021-12-23 09:55
池田大作是当代世界著名的宗教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他与世界著名人士对话多达数十人次,在全球各种场合演讲众多,其著作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读者众多,足见其思想影响范围之广。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其所倡导的各种理念特别是他的“人学”思想与当代世界的政治、文化、教育的大潮同步。人学是面向个体和世界,反思自我并提升自身的一种思想。它关注人的心灵世界,追寻生命的意义,要为个体找到最适合的存在方式。所以池田终身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从理论上进行研究,而且在实践中积极进行探索。在池田的领导下创价学会拥有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一整套教育机构。正是对人的心灵世界和生命意义的不懈探索,所以在池田的教育思想中更多的是关于道德教育思想,而他的道德教育思想蕴涵着和谐的本质。基于此,本文立意就在于研究池田的和谐道德教育思想。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章是对池田的和谐道德教育思想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探讨。池田的和谐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源泉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的人生历程不断反思和沉淀;二是池田对近代日本道德教育发展的得与失的探索。第二章,因为所有的教育问题最终都是哲学问题,所以这一章从池田和谐道德教育思想的根...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1 选题缘由及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状况
3 本文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1 池田大作的和谐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
1.1 池田大作的人生轨迹
1.2 近代日本道德教育发展的得失
1.2.1 二战前的日本道德教育状况
1.2.2 二战后至七十年代的道德教育状况
1.2.3 七十年代后日本的道德教育状况
2 池田大作和谐道德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2.1 哲学基础之一 佛教的和谐思想
2.1.1 缘起论
2.1.2 色心不二论
2.1.3 依正不二论
2.2 哲学基础之二 和谐哲学思想
2.2.1 主客融合的和谐思想
2.2.2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和谐统一
2.3 哲学基础之三 新人道主义思想
3 池田大作和谐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
3.1 池田大作和谐道德教育的目标
3.1.1 身心和谐:和谐道德教育的最低目标
3.1.2 人际关系和谐:和谐道德教育的基本目标
3.1.3 人与自然、宇宙的和谐:和谐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
3.2 池田大作和谐道德教育的内容
3.2.1 重视和谐生命观的道德教育
3.2.2 追求和谐:关于幸福观的道德教育
3.2.3 重视对中国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
3.3 池田大作和谐道德教育的方式
3.3.1 培养道德情感
3.3.2 和谐道德教育必须贯穿于家庭、学校与社会三者之间
3.4 道德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和谐
4 池田大作和谐道德教育思想的本质—人性革命
4.1 善恶并存的人性观是和谐道德教育的起点
4.2 人性革命的必然性
4.3 人性革命的可能性
5 池田大作的和谐道德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
5.1 和谐道德教育应当抵制功利主义的影响
5.2 和谐道德教育应当营造多元共存的氛围
5.3 和谐道德教育应当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由缘起论看佛教伦理学及其现实意义[J]. 杨勇,杨翼风. 兰州学刊. 2006(09)
本文编号:3548267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1 选题缘由及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状况
3 本文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1 池田大作的和谐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
1.1 池田大作的人生轨迹
1.2 近代日本道德教育发展的得失
1.2.1 二战前的日本道德教育状况
1.2.2 二战后至七十年代的道德教育状况
1.2.3 七十年代后日本的道德教育状况
2 池田大作和谐道德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2.1 哲学基础之一 佛教的和谐思想
2.1.1 缘起论
2.1.2 色心不二论
2.1.3 依正不二论
2.2 哲学基础之二 和谐哲学思想
2.2.1 主客融合的和谐思想
2.2.2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和谐统一
2.3 哲学基础之三 新人道主义思想
3 池田大作和谐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
3.1 池田大作和谐道德教育的目标
3.1.1 身心和谐:和谐道德教育的最低目标
3.1.2 人际关系和谐:和谐道德教育的基本目标
3.1.3 人与自然、宇宙的和谐:和谐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
3.2 池田大作和谐道德教育的内容
3.2.1 重视和谐生命观的道德教育
3.2.2 追求和谐:关于幸福观的道德教育
3.2.3 重视对中国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
3.3 池田大作和谐道德教育的方式
3.3.1 培养道德情感
3.3.2 和谐道德教育必须贯穿于家庭、学校与社会三者之间
3.4 道德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和谐
4 池田大作和谐道德教育思想的本质—人性革命
4.1 善恶并存的人性观是和谐道德教育的起点
4.2 人性革命的必然性
4.3 人性革命的可能性
5 池田大作的和谐道德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
5.1 和谐道德教育应当抵制功利主义的影响
5.2 和谐道德教育应当营造多元共存的氛围
5.3 和谐道德教育应当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由缘起论看佛教伦理学及其现实意义[J]. 杨勇,杨翼风. 兰州学刊. 2006(09)
本文编号:35482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548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