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 ——基于人的需要的学校道德教育探析

发布时间:2022-01-01 03:52
  对青少年道德现状的评价促使我们反思我国当前的学校道德教育实践,本文从道德教育目的入手考察整个道德教育现状,认为当前道德教育实践没有从道德的特性出发,存在的问题是往往只考虑社会的需要而忽视道德发展对个体的意义。本文从道德的特性出发,分析道德在丰富提升个体生活与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价值,并从人的需要的角度重点剖析道德对个体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从根本上考察道德教育应该追求的目的,并以此作为出发点考虑我国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实效的追求。通过对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目的的定位进行审查,发现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大德育思路导致的道德教育边界模糊,道德教育要求的过于理想化,关注道德规范的传授与内化,个体需要的空场等。这些表现与问题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并被很多理论所佐证。但是,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道德教育实践中理论与实践方面诸多的问题,道德成为人的发展的桎梏、成为手段而非目的、脱离人的生活。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现有的学校道德教育偏重社会的需求,忽略了人自身的利益与需要,这是造成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不高的原因之一。通过考察道德发生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知道道德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的伟大创造物,...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第一章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目的的定位及其理论与实践问题审视
    第一节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目的定位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
        一、大德育思路:道德教育边界模糊
        二、理想规范的悖论
        三、规范的无力与内化的艰难
        四、个体需要的空场
    第二节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目的定位的成因
        一、历史的透析:社会本位的历史源流
        二、理论基础分析
    第三节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目的定位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审视
        一、理论困境
        二、实践问题
第二章 道德的本质:道德是人的需要
    第一节 人的需要
        一、人的需要的内涵
        二、正确理解“人的需要”
    第二节 道德何以成为人的需要
        一、道德的本质:满足人的需要的伟大创造物
        二、道德作为人的需要保证人存在与发展的倾向性
    第三节 道德作为人的需要的特性
        一、道德与法律、纪律的区别
        二、道德是自觉自愿的选择
        三、道德是自为存在的自由
第三章 道德教育的目的定位
    第一节 道德教育目的:道德教育的依据
        一、道德教育目的是道德教育活动的价值导向
        二、道德教育目的是内在于道德教育的
        三、道德教育目的应该是可以实现的目的
    第二节 道德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一、道义论道德价值取向及其人性假设
        二、功利论道德价值取向及其人性假设
    第三节 道德教育目的定位的依据
        一、道德的本质
        二、社会的发展
        三、人的本性
    第四节 道德教育目的定位
        一、道德教育目的是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
        二、道德教育目的在于丰富和充分人的生活
        三、道德教育目的就是要正确认识个人利益
        四、道德教育目的同样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价值
第四章 建基于人的需要的学校道德教育探析
    第一节 学校道德教育本质探求
        一、区分道德教育与规范教育
        二、真正的需要与异化的需要
        三、道德价值理性
    第二节 学校道德教育中人的需要的内涵
        一、道德教育应充分考虑个体发展的需要
        二、全面的发展需要
        三、自由的发展需要
    第三节 学校道德教育关注人的需要应遵循的原则
        一、充分尊重受教育者发展需要的原则
        二、正确理解受教育者个人利益的原则
        三、重点关注受教育者自身经验的原则
    第四节 学校道德教育关注人的需要的实践策略
        一、理解策略:道德观念的认知
        二、对话策略:教育过程的共同生长
        三、反思策略:道德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判断策略:道德明智的践行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道德”是道德教育有效性的依据[J]. 陆有铨.  中国德育. 2008(10)
[2]我国学校德育实效研究综述[J]. 陈萍.  教学与管理. 2005(25)
[3]关于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思考[J]. 戴克明.  中国教育学刊. 2000(06)
[4]论道德需要[J]. 罗国杰.  湖北社会科学. 1992(09)
[5]论道德需要发展的社会轨迹[J]. 曾钊新.  中州学刊. 1992(04)
[6]“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吗[J]. 陈桂生.  中国教育学刊. 1991(06)

硕士论文
[1]萨特的需要学说探析[D]. 钟新.山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615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5615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6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