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杜诗仁性伦理探究

发布时间:2022-01-06 13:04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脍炙人口,千古流传;杜甫也是中国文人的道德楷模,他用一生实践着儒家伦理观念,让人敬佩。本文试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杜甫仁性伦理的内涵及其形成的哲学基础和原因,再挖掘仁性伦理在杜诗中的具体文本表现,最后再阐述杜甫的仁性伦理的意义。本文分三章论述。第一章阐述了杜甫仁性伦理的形成。仁性伦理起源于孔孟“仁”的学说,杜甫继承了孔孟之道,他的仁性伦理是以无神论的天道观、曲尽物理的世界观和尽忠君国的道德观为基础,并因家族背景、时代背景和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的影响,最终形成了博爱、扶弱、俭德、共荣和贵和为一体的仁性理念。第二章用杜诗的文本分析来阐述仁性伦理的具体表现。首先从性情之真、济世之善、人格之美分析杜诗中蕴含的道德认知,其次从对君国守礼尽忠、对苍生民胞物与、对朋友忠信诚笃、对家庭孝悌仁慈四个方面阐述杜诗中反映出来的道德实践,最后再从忠君与爱民、气骨与求存两方面分析杜诗中体现的道德冲突,以及在矛盾中做出的道德选择。第三章分析杜甫诗歌中蕴含的仁性伦理的意义。杜甫的仁性伦理既是对传统的儒家伦理观念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在新时代新的环境背景下,同样也给予人们重要的道德启示。学习杜... 

【文章来源】:南华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的根据与研究的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杜甫仁性伦理的形成
    第一节 仁性伦理的内涵
        一、 仁性伦理的界定
        二、 杜甫仁性伦理的内涵
    第二节 杜甫仁性伦理的形成
        一、 杜甫仁性伦理形成的哲学基础
        二、 杜甫仁性伦理生成的原因
第二章 杜诗仁性伦理的具体表现
    第一节 杜诗中蕴含的道德认知
        一、 性情之真
        二、 济世之善
        三、 人格之美
    第二节 杜诗中反映的道德实践
        一、 对君国守礼尽忠
        二、 对苍生民胞物与
        三、 对朋友忠信诚笃
        四、 对家庭孝悌仁慈
    第三节 杜诗中体现的道德冲突
        一、 忠君与爱民
        二、 气骨与求存
第三章 杜诗仁性伦理的意义
    第一节 对传统儒家伦理观念的继承和发展
        一、 以道事君
        二、 以诚待民
        三、 杀身为济
    第二节 对现代社会道德建设的有益启示
        一、 提倡俭德和扶助弱小有助于人与人的和谐
        二、 提倡共荣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 提倡贵和有助于构建和谐世界
结语及余论
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杜甫的人情味对高校学生教育启示[J]. 刘紫萱.  文学教育(中). 2012(10)
[2]杜甫的诗魂及现实意义探究[J]. 朱智明,朱丹阳.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3]杜甫:万方同感圣人心[J]. 王士祥,李华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4]从杜甫诗中的女性形象看其女性观[J]. 马巧灵.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1(04)
[5]天地境界——杜诗中的人伦、人道、人格[J]. 林继中.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6]论唐代诗人杜甫的社会责任感——以杜诗为中心[J]. 王秦.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7]杜甫研究三十年——以《杜甫研究学刊》为中心的讨论[J]. 吴中胜.  杜甫研究学刊. 2010(03)
[8]从杜诗中的“江湖”看杜甫思想性格的矛盾性[J]. 吕勤刚,郭艺丁.  鸡西大学学报. 2008(04)
[9]天地文心——试论老杜之诗魂、哲思[J]. 郭玉江.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8(02)
[10]杜甫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研究[J]. 韩成武.  杜甫研究学刊. 2007(04)



本文编号:35725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5725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a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