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文明冲突视野下的伦理社会 ——以梁漱溟与陈序经之比较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2-01-19 21:43
  近代以来,在西方文明的强力冲击下,中国发生了重大改变,在生死存亡的巨大压力下,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的性质如何、出路何在,成为有识之士关心的头等大事。梁漱溟与陈序经的看法,极端对立而又相映成趣,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启示意义。梁漱溟认为,传统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根本不同,是一个伦理社会。伦理社会特质有三:在社会关系方面,重视家庭,以伦理为本位而没有孤立的个人;在社会结构方面,士农工商职业分途而又相互流转升沉,没有明显分化对抗的阶级集团;在社会秩序方面,以道德教化为主,人情味浓厚,没有吓人的宗教和刚硬的法律。梁漱溟坚信,在中西文明冲突强烈、中国文明破坏严重、西方文明大出问题的形势下,中国伦理社会将通过现代乡村建设的方式得以重建和复兴,中国将摆脱近代以来的危机。而不断在个人本位与团体本位两个极端之间盲动徘徊、痛苦不堪、几近自杀的现代西方人,也必将采纳伦理社会的长处而走出困境。陈序经则认为,近代以来中西文明冲突的历史已经说明,中国社会及文化与近代西方相比,是全面的简单落后和根本的低级幼稚,梁漱溟所说的伦理社会,只是“臆想”,根本不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只有“全盘西化”,中国社会与文化才有...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言
    一、文明冲突的时代背景
    二、文明冲突视野下梁漱溟与陈序经的哲学思考
    三、伦理社会:概念的来源及其界定
第一编 梁漱溟论伦理社会
    第一章 伦理社会的源头
        一、文化早熟
        二、理性早启
            (一) 什么是理性
            (二) 中国理性早启
        三、天才创制点化
    第二章 伦理社会的特质
        一、伦理本位无个人
            (一) 什么是伦理
            (二) 伦理在中国社会的表现
            (三) 伦理社会与个人主义
        二、职业分途无阶级
            (一) 阶级的含义
            (二) 中国无阶级原因之一:无土地垄断
            (三) 中国无阶级原因之二:职业分途与流转升沉
        三、周孔教化无宗教
            (一) 何为宗教
            (二) 宗教在中国的特殊表现
            (三) 以道德代宗教
    第三章 伦理社会的前景
        一、从文化三路向说与三阶段论看伦理社会的理论前景
        二、从乡村建设理论看中国伦理社会的现实前景
        三、从梁漱溟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看伦理社会的将来
第二编 陈序经论“全盘西化”
    第四章 陈序经对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的否定
        一、文化:工具、整体性与进化
        二、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的落后性
            (一) 中国社会与文化发展延滞、内容单调
            (二) “中国是一个多神与多鬼的迷信的国家”
            (三) 中国文化是复古的文化
        三、对梁漱溟伦理社会观点的否定
    第五章 “全盘西化”:中国传统社会的出路
        一、“全盘西化”的理由
        二、个人主义:“全盘西化”的核心与关键
        三、对当时其它观点的批评和反驳
            (一) 对折中派的批判
            (二) 对种种疑问的反驳
        四、甘当“国民公敌”与“时代的牺牲者”的爱国者
第三编 伦理社会的现代命运
    第六章 文明冲突下的伦理社会
        一、中国是一个伦理社会
        二、中国为什么是一个伦理社会
            (一) 周代宗法制度对中国伦理社会的影响
            (二) 周代“唯德是辅”对中国伦理社会的影响
        三、伦理社会与理性主义社会
        四、伦理社会的现代命运
            (一) 文明冲突: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二) 文明冲突下的伦理社会
            (三) 从社群主义看伦理社会的未来
    第七章 结语:一个尚须继续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附录: 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陈序经对个人主义的论述[J]. 张世保.  广东社会科学. 2006(04)
[2]从以天论德看儒家道德的宗教作用[J]. 杨泽波.  中国社会科学. 2006(03)
[3]陈序经“全盘西化”论简论[J]. 王珍喜.  兰州学刊. 2006(04)
[4]论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对话——从梁漱溟的观点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J]. 黄凤祝.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5]中国“哲学突破”中的问题意识[J]. 杨泽波.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6]东亚儒家社群主义与西方自由主义——以中韩儒家社群主义为例[J]. 胡伟希.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7]后现代社会的文明形态:传统与现代的互补[J]. 陈卫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8]论陈序经的独立品格——以文化理论与文化观为中心的考察[J]. 田彤.  广东社会科学. 2005(04)
[9]文明的冲突与现代性批判——一个哲学上的考察[J]. 吴晓明.  哲学研究. 2005(04)
[10]陈序经全盘西化理论的四层涵义[J]. 何卓恩.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5(01)

博士论文
[1]论早期现代新儒家的宗教观[D]. 祝薇.华东师范大学 2006
[2]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伦理特质[D]. 赖志凌.复旦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人、文化、社会的互动[D]. 王珍喜.云南师范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5976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5976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c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