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道德叙事—基于境遇关怀的道德教育方式

发布时间:2022-01-23 13:36
  道德叙事作为基于境遇关怀的道德教育方式的这一观点的提出,缘于笔者对当前道德教育中遮蔽个体道德生活境遇的以规范约束为主的道德教育方式的忧思。道德教育在深层意义上有着对叙事的诉求,叙事提供了一种表达个体切身道德体验的方法,具有境遇性、超越性、反思性的特征,能够让人在对道德事件的移情中实现意义建构和践行驱动。本文以境遇关怀为主旨探求道德叙事的范式转型,以叙事理论为主线探究道德叙事的理论重构,以现实考察为主引探索道德叙事的实践应用。叙事是种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而近现代的学校教育中却出现了道德叙事的缺失与异化。在对此现象展开批判和反思的同时,探索其背后的成因,由此重建这种以境遇关怀为价值追求的道德叙事,并探索其范式转向和条件保障。本研究通过对道德叙事的实质、方式等问题做出新的反思和理解,希望能为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一条新鲜的路径。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的缘起
    二、本领域的前沿动态
    三、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和结论
第一章 道德叙事的理论依据
    一、现象学:关注当下的道德生活事件
    二、知识论:个体道德缄默知识的显现
    三、叙事伦理学:关怀个体的道德境遇
    四、叙事心理学:儿童具有叙事性思维
第二章 道德叙事的内涵及其类型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道德叙事的类型
第三章 道德叙事的特征及其教育价值
    一、道德叙事的特征
    二、叙事的道德教育价值
第四章 学校教育中道德叙事的缺失及异化
    一、道德叙事的历史追溯
    二、道德叙事缺失与异化的表现
    三、道德叙事缺失与异化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道德叙事的理想建构
    一、价值追求:境遇关怀
    二、理想的道德叙事的重构
    三、道德叙事的范式转向
    四、道德叙事的实例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叙事性思维和儿童道德教育[J]. 杨宁.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2]德育教材开发中的叙事素材[J]. 郑航.  课程.教材.教法. 2004(11)
[3]利奥塔的知识合法性理论及其对当代教育观的影响与启示[J]. 于伟,李欧.  外国教育研究. 2004(11)
[4]从现代知识观到后现代知识观的转变——论课程设计的变革[J]. 周先进,赵风雨.  当代教育科学. 2004(09)
[5]论道德教育的叙事方式[J]. 周勇.  思想·理论·教育. 2004(01)
[6]德育叙事:关注德育事件的真实[J]. 孙燕.  思想·理论·教育. 2004(01)
[7]生命叙事的道德教育价值[J]. 刘慧,戢守玺.  思想·理论·教育. 2004(01)
[8]道德叙事:当代学校道德教育方式的一种走向[J]. 丁锦宏.  中国教育学刊. 2003(11)
[9]从追求宏大理论到走进学校日常生活——对教育学科学化进程的一种系谱学描述[J]. 谭斌.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5)
[10]生命叙事与道德教育资源的开发[J]. 刘慧,朱小蔓.  上海教育科研. 2003(08)



本文编号:3604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604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0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