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大数据环境对民众伦理意识的淡化与冲击

发布时间:2022-01-24 14:56
  伦理意识形成于人际交往过程中。大数据环境下,由于人际网络广度的拓展、人际身份的虚实交错等,逐步淡化了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关系;就在大数据这种复杂的人际交往关系下,"道义论"和"后果论"为代表的社会道德评判策略也处于一种被遮蔽的状态下;大数据环境基于此造成了一个道德规范容易放松道德约束的行为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道德失范行为提供了更便捷的条件。 

【文章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9,35(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功利主义权利论的局限——以罗尔斯的批判为中心的考察[J]. 张伟涛.  青海社会科学. 2018(04)
[2]大数据时代信息价值开发的伦理问题[J]. 李伦,李波.  伦理学研究. 2017(05)
[3]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道德失范与伦理构建[J]. 王林生.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4]“应当”强制性的根源[J]. 刘清平.  江西社会科学. 2016(02)
[5]大数据时代的认知转向及其对科研管理的影响[J]. 闫奎铭,孙雍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20)
[6]大数据隐私伦理问题探究[J]. 薛孚,陈红兵.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5(02)
[7]移动社交应用的用户隐私泄漏问题研究[J]. 程瑶,应凌云,焦四辈,苏璞睿,冯登国.  计算机学报. 2014(01)



本文编号:36067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6067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9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