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性论的角度略谈荀子的“他律”——兼论康德的“自律”
发布时间:2022-01-26 07:19
荀子关于人性的观点被学界广泛地定义为是一种"性恶论",在这样的一种人性论的基础之上提出的自然而然地便是人需要"他律"才能回复道德的这样一种观点。事实上,荀子被严重地误读了。荀子不但不否认人类的道德意识,而且将其作为人性本善的自然表现。从真实意义来说,他的"他律"有人性本善的根基,是真正的自律。康德和荀子在关于道德的思想中虽然拥有许多非常相近的地方,但是康德"自律"的道德性观点却根基于人性的不善不恶,则他的所谓的道德"自律",并没有坚实的人性基础,因而并不能通向人性本善。可以说,康德毕生所追求的道德上的自由和"自律",其实是外在于人性本善的他律,不具备人性的自觉与自醒。
【文章来源】:枣庄学院学报. 2019,36(04)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荀子与“他律”
二、康德与“自律”
三、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荀子责任伦理思想发微[J]. 涂可国. 东岳论丛. 2017(03)
[2]儒家道德哲学视域下的荀子道德本体论——荀子道德哲学研究之一[J]. 涂可国. 当代儒学. 2014(01)
[3]康德道德哲学的三个层次——《道德形而上学基础》述评[J]. 邓晓芒.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本文编号:3610072
【文章来源】:枣庄学院学报. 2019,36(04)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荀子与“他律”
二、康德与“自律”
三、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荀子责任伦理思想发微[J]. 涂可国. 东岳论丛. 2017(03)
[2]儒家道德哲学视域下的荀子道德本体论——荀子道德哲学研究之一[J]. 涂可国. 当代儒学. 2014(01)
[3]康德道德哲学的三个层次——《道德形而上学基础》述评[J]. 邓晓芒.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本文编号:3610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610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