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伦理规范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6 11:23
威廉·大卫·罗斯爵士(1877-1971)是西方当代著名的伦理学家,也是直觉主义伦理学中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翻译并注释的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一直被西方学术界视为权威性的版本。他的伦理思想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同为直觉主义学派的摩尔及普里查德的伦理思想。但与摩尔的价值论直觉主义、普里查德的极端义务论直觉主义不同的是,他的伦理思想被称为“温和的义务论直觉主义伦理学”。原因在于他力图修缮普里查德的极端义务论,调和普里查德与摩尔之间的矛盾。由于摩尔是剑桥大学的教授,普里查德是牛津大学的教授,因此有人把罗斯的理论戏称为“牛桥”理论。 罗斯拒绝功利主义通过结果确立正当性的做法,他也对康德的绝对命令感到不满,他发现这些规则不仅没有显示出行为情境的复杂性,而且有时候还会自相矛盾。对罗斯来说道德属性与非道德属性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区分。他认为只有两种道德属性——正当和善——而且从某种方面来说,其二者不可相互替代。这就是说,说一种行为“正当”不完全等同于如功利主义所宣称的,在说这个行为“产生快乐”或者“增加幸福”。 罗斯认为有六大类的显见义务,这些义务是我们对自己做出的承诺或是对其他那些与我们有某种亲属...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罗斯生平简介及伦理学贡献
1.2 国外相关学者研究状况
1.3 国内相关学者研究状况
1.4 创新点
第二章 罗斯对后果主义的批判
2.1 罗斯对自我主义的批判
2.1.1 自我主义的概述
2.1.2 罗斯的批判
2.1.3 对罗斯自我主义批判的评价
2.2 罗斯对行为功利主义的批判
2.2.1 行为功利主义的概述
2.2.2 罗斯的批判
2.2.3 对罗斯批判的评价
2.3 罗斯对规则功利主义的批判
2.3.1 规则功利主义的概述
2.3.2 罗斯的批判
2.3.3 对罗斯批判的评价
2.4 小结
第三章 显见义务
3.1 基本的显见义务与派生的显见义务
3.1.1 基本的显见义务
3.1.2 派生的显见义务
3.2 显见义务的含义
3.2.1 对显见义务的误解与解释
3.2.2 显见义务是相对于实际义务而言的
3.2.3 显见义务与实际义务划分的意义
3.3 显见义务本体论的批判
3.3.1 罗斯的道德实在论及其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特色
3.3.1.1 罗斯的道德实在论
3.3.1.2 罗斯道德实在论的唯物主义倾向
3.3.1.3 罗斯道德实在论的形而上学特色
3.4 显见义务的认识论批判
3.4.1 基础主义认识论
3.4.1.1 基础主义认识论概述
3.4.1.2 罗斯基础主义认识论的要点
3.4.2 直觉主义认识论
3.4.2.1 直觉主义认识论概述
3.4.2.2 显见义务的认识论基础—直觉主义认识论
3.4.2.3 对罗斯直觉主义伦理认识论的批判
3.5 小结
第四章 实际义务
4.1 实际义务落实的困难
4.2 不作恶的义务要比一般义务更有约束力,更应优先考虑
4.3 特殊义务优先于一般义务
4.3.1 特殊义务
4.3.2 特殊义务优先于一般义务
4.3.3 不足
4.4 一般善及其优先顺序
4.4.1 内在善的含义
4.4.1.1 德行作为内在善
4.4.1.2 快乐作为内在善
4.4.1.3 公正作为内在善
4.4.1.4 知识作为内在善
4.4.2 内在善的可比性
4.4.3 内在善之间的不可比性
4.4.3.1 德行和知识与快乐的不可比较性
4.4.3.2 德行与知识的不可比较性
4.5 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罗斯的自明义务论[J]. 龚群. 齐鲁学刊. 2009(06)
[2]康德“理性”概念的涵义[J]. 易晓波,曾英武.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3]罗斯“显见义务”论思想探析[J]. 陈江进. 道德与文明. 2009(03)
[4]道德责任:规范维度与美德维度[J]. 高兆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5]从德性义务理解“人是目的”的道德律令[J]. 陈旭东,汪行福. 山东社会科学. 2008(07)
[6]个人品德建设:道德建设的个体维度[J]. 廖小平. 道德与文明. 2008(02)
[7]试论康德的善良意志[J]. 徐昌文. 广西社会科学. 2007(12)
[8]康德的义务论辨正——兼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自由本质[J]. 任丑. 哲学动态. 2007(05)
[9]善何以定义正当?——论罗斯对理想功利主义的批评及其启示[J]. 陈江进. 兰州学刊. 2006(02)
[10]西方元伦理学解析[J]. 向玉乔.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4)
硕士论文
[1]罗斯义务论直觉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 李爱国.西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86899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罗斯生平简介及伦理学贡献
1.2 国外相关学者研究状况
1.3 国内相关学者研究状况
1.4 创新点
第二章 罗斯对后果主义的批判
2.1 罗斯对自我主义的批判
2.1.1 自我主义的概述
2.1.2 罗斯的批判
2.1.3 对罗斯自我主义批判的评价
2.2 罗斯对行为功利主义的批判
2.2.1 行为功利主义的概述
2.2.2 罗斯的批判
2.2.3 对罗斯批判的评价
2.3 罗斯对规则功利主义的批判
2.3.1 规则功利主义的概述
2.3.2 罗斯的批判
2.3.3 对罗斯批判的评价
2.4 小结
第三章 显见义务
3.1 基本的显见义务与派生的显见义务
3.1.1 基本的显见义务
3.1.2 派生的显见义务
3.2 显见义务的含义
3.2.1 对显见义务的误解与解释
3.2.2 显见义务是相对于实际义务而言的
3.2.3 显见义务与实际义务划分的意义
3.3 显见义务本体论的批判
3.3.1 罗斯的道德实在论及其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特色
3.3.1.1 罗斯的道德实在论
3.3.1.2 罗斯道德实在论的唯物主义倾向
3.3.1.3 罗斯道德实在论的形而上学特色
3.4 显见义务的认识论批判
3.4.1 基础主义认识论
3.4.1.1 基础主义认识论概述
3.4.1.2 罗斯基础主义认识论的要点
3.4.2 直觉主义认识论
3.4.2.1 直觉主义认识论概述
3.4.2.2 显见义务的认识论基础—直觉主义认识论
3.4.2.3 对罗斯直觉主义伦理认识论的批判
3.5 小结
第四章 实际义务
4.1 实际义务落实的困难
4.2 不作恶的义务要比一般义务更有约束力,更应优先考虑
4.3 特殊义务优先于一般义务
4.3.1 特殊义务
4.3.2 特殊义务优先于一般义务
4.3.3 不足
4.4 一般善及其优先顺序
4.4.1 内在善的含义
4.4.1.1 德行作为内在善
4.4.1.2 快乐作为内在善
4.4.1.3 公正作为内在善
4.4.1.4 知识作为内在善
4.4.2 内在善的可比性
4.4.3 内在善之间的不可比性
4.4.3.1 德行和知识与快乐的不可比较性
4.4.3.2 德行与知识的不可比较性
4.5 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罗斯的自明义务论[J]. 龚群. 齐鲁学刊. 2009(06)
[2]康德“理性”概念的涵义[J]. 易晓波,曾英武.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3]罗斯“显见义务”论思想探析[J]. 陈江进. 道德与文明. 2009(03)
[4]道德责任:规范维度与美德维度[J]. 高兆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5]从德性义务理解“人是目的”的道德律令[J]. 陈旭东,汪行福. 山东社会科学. 2008(07)
[6]个人品德建设:道德建设的个体维度[J]. 廖小平. 道德与文明. 2008(02)
[7]试论康德的善良意志[J]. 徐昌文. 广西社会科学. 2007(12)
[8]康德的义务论辨正——兼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自由本质[J]. 任丑. 哲学动态. 2007(05)
[9]善何以定义正当?——论罗斯对理想功利主义的批评及其启示[J]. 陈江进. 兰州学刊. 2006(02)
[10]西方元伦理学解析[J]. 向玉乔.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4)
硕士论文
[1]罗斯义务论直觉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 李爱国.西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868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686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