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人格精神探究
发布时间:2022-10-11 11:59
人格精神是人本身投射到社会最主要的思想渗透到行为中的集中体现,是伦理学最主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心的内在超越,提倡个体人格精神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提升与完善,并要求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积极的推动力,对知识分子的人格精神要求更高更严格。胡适就是这样一位复杂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他好学,自强,独立,民主,爱国,在思想上和行为上,都为知识分子的人格修为提供了具体的参照,激励和启发无数知识分子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进而通过促进社会与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进程,最终实现和谐社会。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六个部分展开论证: 第一部分阐述当前国内外学者对胡适人格精神的研究成果。 第二部分表明本论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思路及主要创新。 第三部分厘清人格精神的概念、内涵,点明胡适人格精神的内容、特征与其思想行为的局限性。 第四部分探究胡适人格精神的生成渊源,梳理胡适个人经历、家庭背景、社会环境对其人格精神的影响与促成。 第五部分通过对当代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内容、实质及其时代价值的分析,论证胡适人格精神对当代知识分子人格精神构建的启迪作用和...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绪论
第一章 胡适的人格精神
一、人格精神
(一) 人格精神的内涵与特点
(二) 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格精神的地位和作用
(三) 人格精神的传统审视
二、胡适人格精神的主要内容
(一) 作为学者的胡适——博学好思与不断进取的精神
(二) 作为思想家的胡适——注重自由与实用的精神
(三) 作为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的胡适——理论与践行相结合的精神
(四) 作为人、作为“朋友”的胡适——包容与成就他人的精神
三、胡适人格精神的主要特征
(一)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而成的妥协性
(二) 美国近代文化影响而成的叛逆性
(三) 文化转型时期影响而成的多元性
(四) 多种思想冲击而成的矛盾性
四、胡适人格精神的局限性
(一) 胡适人格精神的道德悖论
(二) 胡适人格精神的理论反思
第二章 胡适人格精神生成探究
一、个人经历对胡适人格精神的促成
(一) 早期的传统启蒙教育之于胡适人格精神
(二) 接受新学及留美教育之于胡适人格精神
(三) 学成回国后任职北大之于胡适人格精神
(四) 晚年生活历程之于胡适人格精神
二、家庭背景对胡适人格精神的塑造
(一) 家族史中胡适的出现与成长
(二) 家族式包办婚姻对胡适的一生
(三) 对故乡的特殊感情对胡适人格精神的塑造
三、社会环境对胡适人格精神的影响
(一) 民族危亡之特殊时期对胡适人格精神的奠定
(二) 西学东渐对胡适人格精神的再度启蒙
(三) 政治动荡之特殊时局对胡适人格精神的浸改
(四) 晚年之遭遇经历与胡适人格精神发展的回归
第三章 胡适人格精神对当代知识分子人格精神构建的启迪
一、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格精神
(一) 自由精神
(二) 民主精神
(三) 创新精神
(四) 法的精神
二、当代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特征
(一) 现实性
(二) 批判性
(三) 矛盾性
三、当代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实质
(一) 作为人的爱心与同情心
(二) 基于正义的社会责任感
(三) 自强与独立的意志
四、当代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价值
(一) 继承和发展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二)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 引领新时代青年勇于追求崇高理想
五、当代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构建
(一) 个体培养
(二) 群体塑造
(三) 社会振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胡适论议政的知识分子及其独立性[J]. 陈占彪.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2]《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姑妄听之[J]. 散木. 中国图书评论. 2008(05)
[3]知识分子人格: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维度[J]. 王鲜萍.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4]儒学“人格”的发展与影响[J]. 张意柳.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7(02)
[5]科学精神与伦理精神[J]. 薛桂波,倪前亮.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6(05)
[6]20世纪初东西文化论战中“西化派”的历史困境[J]. 汪永平.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7]“五四”时期胡适人生观评价——从《易卜生主义》到《不朽》[J]. 陈科华.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1(06)
[8]论我国社会主义人格精神的建构和培育[J]. 阎世笙.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4)
[9]儒家人格精神的批判与继承[J]. 白真清. 云梦学刊. 2000(03)
[10]关于马克思“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命题中的德性力量观念[J]. 杨建祥.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2)
本文编号:3690534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绪论
第一章 胡适的人格精神
一、人格精神
(一) 人格精神的内涵与特点
(二) 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格精神的地位和作用
(三) 人格精神的传统审视
二、胡适人格精神的主要内容
(一) 作为学者的胡适——博学好思与不断进取的精神
(二) 作为思想家的胡适——注重自由与实用的精神
(三) 作为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的胡适——理论与践行相结合的精神
(四) 作为人、作为“朋友”的胡适——包容与成就他人的精神
三、胡适人格精神的主要特征
(一)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而成的妥协性
(二) 美国近代文化影响而成的叛逆性
(三) 文化转型时期影响而成的多元性
(四) 多种思想冲击而成的矛盾性
四、胡适人格精神的局限性
(一) 胡适人格精神的道德悖论
(二) 胡适人格精神的理论反思
第二章 胡适人格精神生成探究
一、个人经历对胡适人格精神的促成
(一) 早期的传统启蒙教育之于胡适人格精神
(二) 接受新学及留美教育之于胡适人格精神
(三) 学成回国后任职北大之于胡适人格精神
(四) 晚年生活历程之于胡适人格精神
二、家庭背景对胡适人格精神的塑造
(一) 家族史中胡适的出现与成长
(二) 家族式包办婚姻对胡适的一生
(三) 对故乡的特殊感情对胡适人格精神的塑造
三、社会环境对胡适人格精神的影响
(一) 民族危亡之特殊时期对胡适人格精神的奠定
(二) 西学东渐对胡适人格精神的再度启蒙
(三) 政治动荡之特殊时局对胡适人格精神的浸改
(四) 晚年之遭遇经历与胡适人格精神发展的回归
第三章 胡适人格精神对当代知识分子人格精神构建的启迪
一、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格精神
(一) 自由精神
(二) 民主精神
(三) 创新精神
(四) 法的精神
二、当代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特征
(一) 现实性
(二) 批判性
(三) 矛盾性
三、当代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实质
(一) 作为人的爱心与同情心
(二) 基于正义的社会责任感
(三) 自强与独立的意志
四、当代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价值
(一) 继承和发展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二)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 引领新时代青年勇于追求崇高理想
五、当代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构建
(一) 个体培养
(二) 群体塑造
(三) 社会振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胡适论议政的知识分子及其独立性[J]. 陈占彪.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2]《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姑妄听之[J]. 散木. 中国图书评论. 2008(05)
[3]知识分子人格: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维度[J]. 王鲜萍.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4]儒学“人格”的发展与影响[J]. 张意柳.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7(02)
[5]科学精神与伦理精神[J]. 薛桂波,倪前亮.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6(05)
[6]20世纪初东西文化论战中“西化派”的历史困境[J]. 汪永平.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7]“五四”时期胡适人生观评价——从《易卜生主义》到《不朽》[J]. 陈科华.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1(06)
[8]论我国社会主义人格精神的建构和培育[J]. 阎世笙.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4)
[9]儒家人格精神的批判与继承[J]. 白真清. 云梦学刊. 2000(03)
[10]关于马克思“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命题中的德性力量观念[J]. 杨建祥.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2)
本文编号:36905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690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