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人格修养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9 13:40
孟子曾被喻为能够指点未来的先知,诚然他的诸多理论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中显得风骨过于突出,以至于他的政治主张始终得不到重用。《孟子》一书是孟子理论思想最集中体现的典籍,而相传《孟子》乃其弟子所整理,孟子本人只是述而不作,但是这一本饱含孟子理论特色的儒家伦理思想的书册,虽只约三万五千字,却清晰明确的阐述出了孟子关于仁政王道的政治理论、重义轻利的经济理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等理论思想,当然其中也不乏很多闪光的人格修养思想。孟子人格修养思想,受到了孔子、子思的人格修养思想的影响,建立在其性善论观点的基础之上,重点阐述了人格修养的根本目的、人格修养的价值导向、人格修养的基本原则、人格修养的理想境界以及人格修养的主要途径等方面的内容。 孟子对性善论的阐释,为他的人格修养思想做了极佳的铺垫,正是由于每个人都具有向善的本性,人格修养才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孟子认为,人格修养的责任在于扩充人们原本就具有的“善端”。“仁”、“义”、“礼”、“智”就是人的善端,它就好像是人的四肢一样是天生于人的。但是善端又是一种隐性的存在,需要人自觉地去扩充,才能起到完善人格的功能和作用。孟子提出的养浩然之气和塑正道之...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引言
第一章 孟子人格修养思想界说
一、人格及人格修养
二、孟子人格修养思想简述
第二章 孟子人格修养思想的理论渊源和理论基础
一、孟子人格修养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 孔子的人格修养思想
(二) 子思的人格修养思想
二、孟子人格修养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 人性论基础——性善论之思想
(二) 教化论基础——人皆可以为尧舜之思想
第三章 孟子人格修养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孟子人格修养思想的基本范畴
(一) "明人伦"是人格修养的根本目的
(二) "取义成仁"是人格修养的价值导向
(三) "正道"是人格修养的基本原则
二、孟子人格修养思想的理想境界
(一) 养浩然之气
(二) 塑正道之质
三、人格修养的主要途径
(一) 以自我修养为主
(二) 以外界教化为辅
第四章 孟子人格修养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加强美善德性的培养
(一) 严己宽人,构建和谐的人伦关系
(二) 循道而行,倡导是非分明荣辱观
二、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
(一) 清心养善,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
(二) 德泽育人,培养强烈的使命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人为什么不重视美德[J]. 卢风. 道德与文明. 2010(02)
[2]孟子德育思想的人性基础解析[J]. 沈萍霞. 青海社会科学. 2009(01)
[3]从“我固有之”到“天之所与”——孟子对道德理性之发生机理、存在依据及存在根源的探讨[J]. 丁为祥. 哲学研究. 2008(08)
[4]孟子道德教育思想体系及其现代意义[J]. 宋建军. 中国德育. 2008(06)
[5]孟子道德学说的美德伦理特征及其现代省思[J]. 詹世友. 道德与文明. 2008(03)
[6]论孟子的“仁义礼智”四因素人格结构[J]. 燕国材.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8(01)
[7]从士与君的对话论孟子的风格与人格[J]. 刘红霞. 理论月刊. 2008(01)
[8]“以生言性”的传统与孟子性善论[J]. 梁涛. 哲学研究. 2007(07)
[9]孔孟道德修养思想之比较[J]. 邹顺康,张群颖. 道德与文明. 2007(02)
[10]论孟子伦理思想的务实精神[J]. 胡发贵. 道德与文明. 2006(04)
本文编号:3697787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引言
第一章 孟子人格修养思想界说
一、人格及人格修养
二、孟子人格修养思想简述
第二章 孟子人格修养思想的理论渊源和理论基础
一、孟子人格修养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 孔子的人格修养思想
(二) 子思的人格修养思想
二、孟子人格修养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 人性论基础——性善论之思想
(二) 教化论基础——人皆可以为尧舜之思想
第三章 孟子人格修养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孟子人格修养思想的基本范畴
(一) "明人伦"是人格修养的根本目的
(二) "取义成仁"是人格修养的价值导向
(三) "正道"是人格修养的基本原则
二、孟子人格修养思想的理想境界
(一) 养浩然之气
(二) 塑正道之质
三、人格修养的主要途径
(一) 以自我修养为主
(二) 以外界教化为辅
第四章 孟子人格修养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加强美善德性的培养
(一) 严己宽人,构建和谐的人伦关系
(二) 循道而行,倡导是非分明荣辱观
二、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
(一) 清心养善,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
(二) 德泽育人,培养强烈的使命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人为什么不重视美德[J]. 卢风. 道德与文明. 2010(02)
[2]孟子德育思想的人性基础解析[J]. 沈萍霞. 青海社会科学. 2009(01)
[3]从“我固有之”到“天之所与”——孟子对道德理性之发生机理、存在依据及存在根源的探讨[J]. 丁为祥. 哲学研究. 2008(08)
[4]孟子道德教育思想体系及其现代意义[J]. 宋建军. 中国德育. 2008(06)
[5]孟子道德学说的美德伦理特征及其现代省思[J]. 詹世友. 道德与文明. 2008(03)
[6]论孟子的“仁义礼智”四因素人格结构[J]. 燕国材.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8(01)
[7]从士与君的对话论孟子的风格与人格[J]. 刘红霞. 理论月刊. 2008(01)
[8]“以生言性”的传统与孟子性善论[J]. 梁涛. 哲学研究. 2007(07)
[9]孔孟道德修养思想之比较[J]. 邹顺康,张群颖. 道德与文明. 2007(02)
[10]论孟子伦理思想的务实精神[J]. 胡发贵. 道德与文明. 2006(04)
本文编号:3697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697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