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抑或“理性”——《道德形而上学》德性论导论中的代词之谜
发布时间:2023-02-12 17:07
在《道德形而上学》德性论导论?中,康德在分为三小段的一长段话中论述了"一般德性"。在第二小段前面,他使用三个代词sie,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有学者把前两个sie译为"德性",第三个译为"义务";也有学者把前两个sie译为"德性",第三个译为"理性";这两种译法都未能保持sie含义的一致性。国外学者Mary Gregor把三个sie统一翻译为"德性",这保持了sie含义的一致性,但存在与康德其他表达不能吻合等问题。这种译法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理性"对于德性义务和德性的规定作用,因而是不适当的。其实,用"理性"来替换"德性",把三个sie都理解为"理性",是一种符合语法、逻辑和义理的新思路,它简明易懂,有助于更清晰地表明康德本段论述的逻辑层次关系,解除了逻辑上的循环,也能够避免同其他文本段落的冲突,并恰好与其他文本段落形成呼应。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康德的原文和三个版本的译文
二、Mary Gregor英译文的可商榷之处
三、引入作为“道德能力”的德性概念:一种可能的辩护及其困难
四、用“理性”替换“德性”:一种新的理解思路和翻译尝试
五、新的理解是否存在语法障碍
本文编号:3741486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康德的原文和三个版本的译文
二、Mary Gregor英译文的可商榷之处
三、引入作为“道德能力”的德性概念:一种可能的辩护及其困难
四、用“理性”替换“德性”:一种新的理解思路和翻译尝试
五、新的理解是否存在语法障碍
本文编号:3741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741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