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孝”观念——以《论语》中的“仁孝关系”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4-01-19 16:08
"因孝行孝"的特点是本于血缘而产生的自然亲爱和基于本能的报本反哺。孔子对事亲时"敬"意的强调和朱子"善事父母"的注释,都意在揭露儒家意义上"以仁行孝"的"孝"之意。就偏言之仁与孝的关系而言,"仁"是具于心之性,"爱"是仁之发于情,"孝"是性之现于事,因此,"仁"与"孝"是体用、理事关系。就专言之仁与孝的关系而言,"义"是对于孝的恰当决断;"礼"是恰当决断的实施方案;"智"是知何以为"义"、知当如何循"礼";"信"是将仁、义、礼、智通过事亲、从兄、知二者、节二者的方式来落实。故而,儒家意义上的"孝"是要以"仁"为衡准和指向,通过"孝"来实现"仁"的大孝。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因孝行孝(事父母)
二、以仁行孝(善事父母):“偏言之仁”与孝
1. 仁与爱
2. 爱与孝
3. 仁与孝
三、以仁行孝(善事父母):“专言之仁”与孝
1. 义与孝
2. 礼与孝
3. 智与孝
4. 信与孝
四、结语
本文编号:3880099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因孝行孝(事父母)
二、以仁行孝(善事父母):“偏言之仁”与孝
1. 仁与爱
2. 爱与孝
3. 仁与孝
三、以仁行孝(善事父母):“专言之仁”与孝
1. 义与孝
2. 礼与孝
3. 智与孝
4. 信与孝
四、结语
本文编号:3880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880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