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论消费主义时代的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24-01-21 10:05
  19世纪末,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美国率先进入了消费社会,消费主义成为其主流意识形态。消费主义时代的到来不是偶然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消费的目的是追求符号价值,主要表现为奢侈品消费的大众化、对感官文化的追求以及奢侈浪费三个方面,消费的结果是带来人的异化。20世纪80年代,消费主义开始在我国泛滥并对我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尤其是冲击着青少年的消费价值观。 消费主义的强势渗透给学校道德教育带来很大的困境:消费主义强调个人物质欲望的不断满足,它以更加普遍化的引诱技术使个体陷入物欲的漩涡,而背离精神追求和理想。在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下,生活的意义在于欲望的不断满足,而不是美德;消费主义冲击着节俭等传统的价值观的传承;消费主义导致青少年的精神信仰危机,将“消费偶像”做为自己的崇拜对象;消费主义还导致人们社会责任的淡漠。 在消费主义时代,加强学校消费道德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和现实条件。加强学校消费道德教育是基于青少年消费现状提出的严峻课题,是完善学校德育体系的必须,是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世界范围内的绿色消费运动的实践遏制了消费...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1.2.1 研究的意义
        1.2.2 研究的目的
    1.3 研究文献综述
        1.3.1 国内伦理学研究方面
        1.3.2 国内外关于消费教育的研究
        1.3.3 国内外关于消费道德的研究
    1.4 相关概念分析
        1.4.1 从消费到消费主义
        1.4.2 从消费到消费道德
    1.5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消费主义的缘起和后果
    2.1 消费主义的内涵
        2.1.1. 消费的目的:符号价值
        2.1.2. 消费的主要表现形式
        2.1.3. 消费的结果:人的异化
    2.2 消费主义的衍生及传播
        2.2.1. 消费主义的衍生
        2.2.2. 消费主义的发酵与蔓延
        2.2.3. 消费主义在我国的传播及影响
    2.3 消费主义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
        2.3.1. 攀比消费不断升温
        2.3.2. 炫耀性消费持续不断
        2.3.3. 失衡性消费问题突出
第3章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下的学校道德教育困境
    3.1 消费主义导致德性品质的颠覆
    3.2 消费主义导致传统观念的瓦解
    3.3 消费主义导致精神信仰的危机
    3.4 消费主义导致社会责任的淡漠
第4章 加强消费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和背景条件
    4.1 加强学校消费道德教育的背景条件
        4.1.1. 世界范围内的绿色消费运动的实践遏制了消费主义的气焰,这是学校消费道德教育开展的国际背景
        4.1.2. 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提出,为学校消费道德教育提供了指导方向
        4.1.3. 社会各界对青少年不合理消费的关注和批判,为学校消费道德教育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4.1.4. 国内外学校消费教育的实践探索,为学校消费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经验支持
    4.2 加强学校消费道德教育的意义追寻
        4.2.1. 加强学校消费道德教育是基于青少年消费现状提出的严峻课题
        4.2.2. 加强学校消费道德教育是完善学校德育体系的必须
        4.2.3. 加强学校消费道德教育是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4.2.4. 加强消费道德教育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第5章 应对消费时代的道德教育策略
    5.1 学校消费道德教育的目标设置
        5.1.1. 科学消费,树立可持续的消费观
        5.1.2. 加强责任意识,形成公平的消费观
        5.1.3. 合理消费,树立适度的消费观
        5.1.4. 注重精神提升,形成和谐的消费观
    5.2 学校消费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系
        5.2.1. 绿色消费教育
        5.2.2. 节俭消费教育
        5.2.3. 科学消费教育
    5.3 学校消费道德教育的实现路径
        5.3.1. 学校是开展消费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
        5.3.2. 学校与家庭互动,形成消费道德教育的合力
        5.3.3. 学校与社会联手,形成一种健康的消费大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881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881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2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