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中国传统孝道的变迁与转型期新孝道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4-02-24 22:13
  传统社会的孝道具有长幼尊卑有别的无条件、权威性行孝和时空绵延的全面性行孝两大特征,农耕文明时代的小农经济、不平等的专制体制、流动性低的封闭社会、利他的集体文化、神秘的鬼神信仰为传统孝道提供了合法化基础。在社会转型期,工业化弱化了传统孝道的经济基础,民主化弱化了传统孝道的政治基础,流动性增强动摇了传统孝道的时空基础,个体化动摇了传统孝道的文化基础,世俗化淡化了传统孝道的智识基础。对于社会转型期的传统孝道变迁走向,学术界形成了传统孝道式微论、韧性论与转型论三种代表性观点。与其说传统孝道已然式微或传统孝道仍具韧性,不如说传统孝道实现了转型。在孝道转型背景下,新孝道的建构应致力于:摒弃薄养厚葬,崇尚厚养薄葬;现实空间行孝与虚拟空间行孝并重;以父母需求为导向,量力而行行孝;摒弃权威性无条件性孝道,崇尚平等性互惠性孝道。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传统孝道的特征及其合法化基础
    (一)传统孝道的特征
        1. 长幼尊卑有别的无条件、权威性行孝
        2. 时空绵延的全面性行孝
    (二)传统孝道的合法化基础
        1. 小农经济形态:传统孝道的经济基础
        2. 不平等的专制社会:传统孝道的政治基础
        3. 流动性低的封闭社会:传统孝道的空间基础
        4. 利他的集体主义文化:传统孝道的文化基础
        5. 神秘的鬼神崇拜:传统孝道的智识基础
二、社会转型对传统孝道的冲击
    (一)工业化弱化了传统孝道的经济基础
    (二)民主化弱化了传统孝道的政治基础
    (三)流动性增强动摇了传统孝道的时空基础
    (四)个体化动摇了传统孝道的文化基础
    (五)世俗化淡化了传统孝道的智识基础
三、转型期传统孝道变迁走向的学术争论
    (一)传统孝道式微论
    (二)传统孝道韧性论
    (三)传统孝道转型论
四、社会转型期新孝道的建构
    (一)摒弃薄养厚葬,崇尚厚养薄葬
    (二)现实空间行孝与虚拟空间行孝并重
    (三)以父母需求为导向,量力而行行孝
    (四)摒弃权威性无条件性孝道,崇尚互惠性平等性孝道
结语



本文编号:39096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9096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e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