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从道德概念演化看苏俄社会道德价值观变迁

发布时间:2017-05-29 15:00

  本文关键词:从道德概念演化看苏俄社会道德价值观变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苏俄百科全书视域中道德概念内涵的历史演化反映了苏俄社会道德现实的历史演化,包括:道德史观转向唯心主义、道德选择转向功利主义、道德信仰转向虚无主义、道德评价转向庸俗主义以及道德价值转向抽象主义。道德概念是对社会道德历史和现实的系统化表达,是伦理认识的起点。从道德概念内涵的历史变迁的背后探索到道德观念变迁的规律和线索,能为我们提供分析社会制度变迁原因的视角。这是看待社会问题,包括道德问题的基点。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道德概念 演变 道德价值观 变迁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苏俄伦理道德观的历史演变及其经验教训研究”(13BZX085)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校道德教育的当代困境及应对方法研究”(JG2013010127)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项项目“宗教哲学视域下俄罗斯文化价值观研究”(14D058)
【分类号】:B82-0
【正文快照】: 大百科全书作为权威的国家学术认证,在理论界和社会生活领域的作用不言而喻。很多国家将编纂百科全书作为国家事业、全民工程和历史成就来实施,可见它的学术权威地位。不同时期,大百科词典的内容会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社会价值导向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以概念形式呈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伟;;浅析道德概念中的改造[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年05期

2 王锃;鲁忠义;;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及其对认知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3年05期

3 易小明;易岚;;道德概念的应然发展[J];齐鲁学刊;2013年05期

4 王增平;现行道德概念内涵的缺陷与重构[J];文史哲;1998年06期

5 黄富峰,陈建兵;论道德概念[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11期

6 甘绍平;;道德概念的两重涵义[J];伦理学研究;2013年05期

7 周武军;;道德概念的三重内涵论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8 邱竹;徐晨;;道德概念的哲学史维度——浅析四种哲学进路下的道德概念[J];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02期

9 高晓梦;;论康德的道德原则和道德概念[J];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19期

10 邰胜兰;;论诚信和道德[J];考试周刊;2008年4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宋希仁;;论信用与诚信[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2 贾利宁;鲁忠义;;语言理解中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殷融;;“白好黑坏”——道德概念颜色表征的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牛怡然;鲁忠义;;道德概念的亮度隐喻表征及其对亮度知觉判断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王汉林;鲁忠义;;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内隐联想研究——来自行为和ERPs的证据[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传所;诚信浸润五千年[N];山西日报;2004年

2 ;男人与女人为什么不一样[N];中华读书报;2001年

3 宋希仁;诚信与信用之辨析[N];海南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殷宏淼;道德概念的隐喻表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2 郭少鹏;道德概念大小隐喻的心理现实性及其映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贾利宁;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映射的双向性[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4 蒋高芳;传统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冯新明;视觉空间关系加工中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牛怡然;汉语道德概念亮度隐喻表征及其对亮度知觉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7 郭娟;卷入欺负行为儿童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差异及其原因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8 王锃;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及其对认知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从道德概念演化看苏俄社会道德价值观变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50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4050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6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