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公共生活道德及其现代发展
本文关键词:壮族公共生活道德及其现代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壮族在本民族长期的社会公共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公共生活道德,作为道德规范体系的基础层次,具有共同性、继承性和多样性的基本特征;并对维系和调节壮族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关系提出了热爱国家、维护统一,礼貌谦和、热情好客,团结互助、济困扶危,遵守规约、维护公益,正直诚实、讲究信用,尊崇自然、保护环境等基本道德规范。在现代,壮族公共生活道德规范与我国倡导的社会主义社会公德相契合,为时代赋予了新的内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得到了延续和发展。
【作者单位】: 百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壮族 公共生活道德 现代发展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09XZX008)
【分类号】:B824
【正文快照】: 公共生活道德亦称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形成并应当共同遵循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公共生活道德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公共生活实践中逐渐积淀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基本、最起码的一般道德准则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列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红梅;灯心草灸配合壮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1年09期
2 黄勇樽;;东巴凤旅游资源开发走向之思考[J];河池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年S1期
3 黄桂秋;;壮族“岩洞情结”的人类学分析[J];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梁银湘;唐凯兴;;中华传统政治伦理在壮族地区的传承与更张[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12期
5 张乐;;浅析广西壮锦产业的发展策略[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0年03期
6 王颖;;广西民族民间艺术教育途径探讨[J];教育评论;2011年05期
7 邱迎春;;试论广西壮族特色档案的开发[J];科技信息;2009年15期
8 李秀利;;教育人类学视角下的壮锦教育功能和传承对策的思考[J];学理论;2009年06期
9 范秀娟;;“妖魔化”与“浪漫化”:他者视域中的壮族情歌[J];柳州师专学报;2009年03期
10 范秀娟;;壮族情歌:乡土社会的审美幻象[J];柳州师专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苗苗;社会变迁中的壮文教育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2 罗彩娟;社会记忆与历史表述[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3 李富强;现代背景下的乡土重构[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4 翟鹏玉;对生与环进—花婆信仰中的壮族审美生发图式[D];云南大学;2012年
5 权迎;云南壮族“坡芽歌书”符号创生与传承的教育人类学阐释[D];西南大学;2013年
6 黄雁玲;壮族传统家庭伦理及其现代演变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7 付新军;陕南商洛客家方言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刘婷;壮族布洛陀文化的当代重构及其实践理性[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9 任旭彬;刘三姐形象的符号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付广华;修复“自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波;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发展的社会动因探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3年05期
本文关键词:壮族公共生活道德及其现代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20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4120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