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生态学基础探源
本文关键词: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生态学基础探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罗尔斯顿以生态学为基础,建立了一套以"内在价值"和"整体主义"为核心的环境伦理学,这使得他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具有了一定的科学性,但同时也陷入了"从科学能否推出伦理规则"的理论困境之中。
【作者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哲学部;
【关键词】: 罗尔斯顿 环境伦理学 生态学
【分类号】:B82-058
【正文快照】: 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教授霍尔姆斯·罗尔斯顿(Holmes RolstonⅢ,1932—)是现代西方环境伦理学界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曾任国际环境伦理学协会会长及国际性学术刊物《环境伦理学》的创办人。罗尔斯顿发现了从价值论的角度研究环境伦理学的方向,他以生态学为基础,建立了一套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福森;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困境[J];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汪才明;;和谐发展:发展伦理学的价值核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孙显元;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4 吴尚华;;贾平凹《怀念狼》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王振钰;;《护生画集》中的儒家生态智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洪流;;从《鹿跳泉》看华兹华斯的生态主义思想[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胡水琴;;路在何方?——科马克·麦卡锡的《路》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8 周彰波;;哲学视野下的生态关怀[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晏智杰;自然资源价值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李承宗;;马克思与罗尔斯顿生态价值观之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喜阳;;论实用对内在价值的超越——实用主义的环境伦理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王俊贤;;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的内在关系[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3 丁岩林;;论环境法的调整对象——人与自然关系说的逻辑分析[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4 沈文萍;;动物法律地位问题研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5 陈叶兰;许婷;陈f:寅;;动物的环境法律主体资格探讨[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义松;吴国振;;论环境法学研究的当代任务[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郭冬梅;;环境正义视野下农民污染受害救济探微[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8 于艳芹;李世雁;;自然体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浅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9 向佐群;;环境协同论与老庄哲学的解读与同构[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10 张修玉;许振成;胡习邦;赵晓光;;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对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高宏星;低碳社会的哲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王长顺;生态学视野下的西汉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戴嘉艳;达斡尔族农业民俗及其生态文化特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洪娜;超越文化相对主义—加里·斯奈德的文化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宋佳;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困境及其出路[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琳琳;“敬畏自然”观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翠;建立生态补偿的依据及其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丁玲;环境人权:伦理学维度的审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姚天唯;政府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孟庆艳;绿色行动者的主体自觉何以可能:高校教育的绿色理念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聘;哲学从文化向生态世界的历史转向——罗尔斯顿对自然观的一种后现代诠释[J];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10期
2 宋夏;论罗尔斯顿的“生态整体论”[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02期
3 薛秀娟;;浅论罗尔斯顿的道德代理人及其义务理论[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4 赵红梅;;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观的特色[J];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5 陈也奔;;罗尔斯顿的生态价值观——一种自然主义的价值理论[J];学习与探索;2010年05期
6 王瑜;;罗尔斯顿关于自然价值的哲学认知[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7 王方园;;论罗尔斯顿的自然内在价值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田新元;;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及其理论困境[J];梧州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9 李秀艳;;罗尔斯顿与克里考特的荒野论争及其反思[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10 J.B.科利考特,雷毅;罗尔斯顿论内在价值:一种解构[J];哲学译丛;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方圆;;罗尔斯顿的荒野价值[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张勇昌;陈月新;赖伟忠;周淑珍;;医院感染皮氏罗尔斯顿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重读绿色经典——“哲学走向荒野”[N];中国环境报;2002年
2 刘耳;来自荒野的智慧[N];科技日报;2001年
3 本报驻南斯拉夫记者 谢戎彬;“收获”行动艰难起步[N];人民日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艳芹;罗尔斯顿自然体验的分析与扩展[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2 轩玉荣;论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D];河南大学;2006年
3 许诺;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伦理思想述评[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戴梅;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实践思想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4年
5 汪琳琳;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6 郭辉;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7 邵博;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熊鹏;罗尔斯顿生态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9 于天宇;罗尔斯顿生态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宋益冬;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生态学基础探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2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41247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