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伦理视野下的绿色殡葬
本文关键词:生态伦理视野下的绿色殡葬,,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以前大多从殡葬文化与风俗的角度,来研究殡葬。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关注的范围得以扩大,关注的视角得以改变。虽然绿色殡葬的研究才几十年,但逐渐被重视。现代殡葬行为折射出人类、社会、环境相互发展间的矛盾。在建造和谐社会的前提下,本文基于生态伦理的视角,通过对现代殡葬方式利弊、改革阻力的分析,来倡导绿色殡葬。利用民俗控制减少殡葬改革阻力,通过政府倡导、宗族管理、多样选择,科技利用、完善服务等措施来发展绿色殡葬。论文说明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现阶段国家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而土葬、火葬或其它二次葬式,都与国家提倡的生态和谐社会相互违背。因此,实施绿色殡葬很必要,并叙述绿色殡葬内涵及前景意义。论文介绍了生态伦理、绿色殡葬和民俗控制的相关理论,探讨了现代殡葬方式及其形成原因。通过分析现代主要殡葬方式的利弊,提出了绿色殡葬发展的建议。着重提出通过民俗控制来减少殡葬改革的阻力,使人们认清我国殡葬现状,正确认识生态生死观。提出政府倡导、宗族管理、科技利用、多元选择和完善服务殡葬改革措施。
【关键词】:生态伦理 绿色殡葬 民俗控制 殡葬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中原工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2.9;B82-05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概述10-14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研究状况12-13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13-14
- 1.3.1 文献分析法13
- 1.3.2 案例分析法13
- 1.3.3 综合分析法13-14
- 2. 主要理论依据14-18
- 2.1 生态伦理14-15
- 2.1.1 生态伦理的含义14
- 2.1.2 生态伦理的本质14-15
- 2.2 绿色殡葬15-16
- 2.2.1 绿色殡葬的含义15
- 2.2.2 发展绿色殡葬的必要性15-16
- 2.3 民俗控制16-17
- 2.3.1 民俗控制概念16
- 2.3.2 民俗控制类型16-17
- 2.4 本章小结17-18
- 3. 当下殡葬方式的内容18-25
- 3.1 葬式种类18-21
- 3.1.1 葬式18-20
- 3.1.2 葬法20-21
- 3.2 葬式溯源21-24
- 3.2.1 “灵魂永生”的观念21
- 3.2.2 “宗教观念”的烙印21-22
- 3.2.3 社会环境的影响22-24
- 3.3 本章小结24-25
- 4. 当下主要殡葬方式的利弊25-34
- 4.1 殡葬现状25-26
- 4.2 当下土葬的利弊26-29
- 4.2.1 当下土葬的利弊----利26-28
- 4.2.2 当下土葬的利弊----弊28-29
- 4.3 当下火葬的利弊29-32
- 4.3.1 当下火葬的利弊----利29-30
- 4.3.2 当下火葬的利弊----弊30-32
- 4.4 当下其它二次葬式的利弊32
- 4.5 本章小结32-34
- 5. 发展绿色殡葬的阻力34-40
- 5.1“周口平坟”事件34-36
- 5.1.1 事件过程34-35
- 5.1.2 社会反应35-36
- 5.2 殡葬改革阻力原因分析36-38
- 5.2.1 政策不当的阻力36
- 5.2.2 民俗阻力36-38
- 5.3 本章小结38-40
- 6. 绿色殡葬改革措施40-49
- 6.1 政府倡导40-42
- 6.1.1 宣传教育40-41
- 6.1.2 立法保障41
- 6.1.3 领导示范41-42
- 6.2 民俗控制42-45
- 6.2.1 宗族管理42-44
- 6.2.2 灵活祭祀44-45
- 6.3 科技利用45-46
- 6.3.1 改进土葬方式45
- 6.3.2 减少火葬污染45-46
- 6.3.3 提倡新型生态殡葬46
- 6.4 多元选择46-47
- 6.4.1 葬式和葬法的多样化46-47
- 6.4.2 生态墓地多元化47
- 6.5 完善服务47-48
- 6.6 本章小结48-49
- 结论49-51
- 参考文献51-54
- 附录54-55
- 致谢55-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俊敏;知识经济时代与生态伦理研究[J];软科学;2000年03期
2 田秀云,张冬梅;生态伦理原则探微[J];社会科学论坛;2000年12期
3 王泽应;论道家生态伦理的现代价值[J];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王风先;论生态伦理的新内涵[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彭家斌;生态伦理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功能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6 王琪;企业生态伦理的时代价值[J];理论学刊;2001年04期
7 朱晓华,张贵祥;生态伦理的建构及其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探讨[J];人文地理;2001年03期
8 张焕明;生态伦理:学科反思与遵循原则[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06期
9 熊小青;浅谈生态伦理中人的主体性[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王风先;生态伦理建设的几个问题[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生;罗艳梅;;科学发展观背景下公众生态伦理教育研究[A];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张泽;;把生态伦理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基础[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3 王立宽;;构建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伦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徐嘉;;简论儒家生态伦理及其现代价值[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王志捷;;儒家生态伦理的特色与合理性[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三辑)[C];2004年
6 卢武强;;生态伦理与小康建设[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吴春红;余超波;;重塑生态伦理 建设生态文明[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李睿璞;卢新海;喻燕;韩t
本文编号:421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42186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