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源始伦理学中的共在主体性
本文关键词:海德格尔源始伦理学中的共在主体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胡塞尔现象学伦理学中,先验自我具有意向性之指向性与构造性特征,一切价值和意义都是出自先验自我之意识之授义活动,先验自我成为了一切行为之极点,胡塞尔现象学伦理学中展显出的主体性是一种"先验主体性"。海德格尔将"此在"作为突破口从三个方面对胡塞尔先验主体性性理论作出了发展改造。海德格尔从本质上把此在归结为与他人在世界之中的"共在"。因此,海德格尔现象学伦理学中展显的主体性是一种"共在主体性"。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伦理学是一门源始伦理学。共在主体在源始伦理中的本真生存即是领会良知的召唤、切近存在之真理以及诗意地栖居。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源始伦理学 先验主体性 共在主体性
【分类号】:B82-091
【正文快照】: 现象学伦理学是西方伦理学演化发展的一个影响甚远的分支。胡塞尔的现象学伦理学立足于现象学方法,确立了先验自我在行为中的逻辑开端性,以“主体—主体”图式取代了由笛卡尔、康德等开启传统的“主体—客体”模式,将传统的主体性原则发展成了现象学伦理学的“先验主体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德义;;海德格尔“此在”研究的启示及其引发的思考[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龙明慧;;翻译的形而上——论“忠实”之于翻译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李孟国;;海德格尔的“伦理”论题与存在之真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王颖斌;;海德格尔的“无”所隐含的多重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徐朝友;;斯坦纳译学的海德格尔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陈海燕;;谢林与海德格尔艺术观念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曾云;;源初境域和意义显示——海德格尔早期对“世界”的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徐振轩,徐叶;海德格尔视野里的现代技术与人类命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徐振轩;简论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牛文君;叶美芳;;走向存在之家——海德格尔与道家语言观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佑福;;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看当代中国“理论创新”的主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2 何华青;;论劳斯的实践实在论[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3 李菁;;虫洞?——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旅[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朱海斌;;论海德格尔对康德存在论题的现象学分析[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王耘;;“八识”中的主体间性[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戴劲;;从康德和黑格尔的存在观看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的区分[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7 李义天;;美德伦理与实践之真——从实践哲学的视角看[A];实践哲学的使命——首届“汉语学界实践哲学论坛”发言文稿[C];2011年
8 朱晓U,
本文编号:4220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42209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