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与幸福关系理论的历史考察与探讨
本文关键词:德性与幸福关系理论的历史考察与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德性与幸福都是人类生活的价值取向,二者的一致是人类眷注的目标,这种期待自古皆然。在西方伦理学史上,关于德性与幸福关系主要有两种理论模型,一是假定二者虚幻一致,从而消解了德性与幸福的矛盾,主要代表有斯多葛派与伊壁鸠鲁派、功利主义理论;二是认为二者之间存在不可调解的二律背反,从而搁置二者的矛盾。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出发,从三个层面解析了德性与幸福的关系。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中心;
【关键词】: 德性 幸福 德福一致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07BZX050)
【分类号】:B82-0
【正文快照】: 我们经常会面对这样的诘问:为什么一定要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很多无德之人生活得比品德高尚的人还好,如果德性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我们为什么要把德性作为自己的追求?这个问题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德性与幸福都是人类生活的价值取向,二者的一致是人类眷注的目标,这种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卢盈华;;“冶容诲淫”之逻辑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4 陈彬;;论WTO的“自给自足性”——从“自给自足体系”概念出发[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5 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刘行芳;;应该赋予媒介充分的自由裁量权[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7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8 毕金平;;我国税收立宪之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胡万年;;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形而上维度——兼与康德自由意志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王红;;消费文化时代的媒体伦理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李义天;;运气究竟有多重要?——美德伦理视野中的运气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赵祥禄;;“仁”与“绝对命令”——孔子与康德的道德人生观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马建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刑罚执行——论强化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6 姜裕富;;论公务员忠诚义务与行政责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娟;;马克思公平分配理论与现阶段我国公平分配问题初探[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马永庆;;公共文明建设中的荣辱观教育[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9 陈永慧;;文明秩序助推和谐社会构建进程——浅议“排队推动日”活动在社会秩序建设中的作用[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10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赵琰;组织与个体互为塑造关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于俊杰;对《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整体辩护[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唐伟;军工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傅艳蕾;新中国社会建设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解秋凤;东西方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曲盛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世波;罗畅英;;德福一致:社会和谐的理性需求[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2 任荣;;德福一致的历史传承和现代解读[J];云梦学刊;2010年05期
3 宋新雅;;“德福矛盾”问题的解析[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易小明;;德福一致的内在通道及其文化扩展[J];道德与文明;2012年04期
5 徐怀伏;论日本人的伦理信仰:德福一致[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张文俊;;重塑德福一致的伦理信仰[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吕效华;张文俊;;和谐的又一视角——略论德福一致的伦理观[J];今日科苑;2007年20期
8 张学伟;;和谐社会视野中德福一致原则探析[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刘东锋;;德福一致——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路径的必然选择[J];学术论坛;2009年11期
10 张威;;“德福一致”:政治合法性的道德基础[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海明;政治清明使国民德福一致[N];学习时报;2008年
2 王凯;谈市民道德建设[N];光明日报;2003年
3 沈士光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崇德向善与“德福一致”[N];文汇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彦平;幸福与德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狄潇;教师职业“德福冲突”现象探究及“德福一致”实践重构[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德性与幸福关系理论的历史考察与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99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4299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