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从自爱到仁爱——休谟道德动机观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7-06-08 00:10

  本文关键词:从自爱到仁爱——休谟道德动机观的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休谟在《人性论》中区分了道德感和道德动机,在道德动机上又倾向于自爱动机论,在判定道德行为时既强调道德感,又强调道德动机,这造成了道德评价中的"双重标准"以及从自爱动机论无法说明道德行为的"道德性"等问题。而在《道德原则研究》中休谟用道德情感这一概念取代了道德感和道德动机,并指出这一情感同人道情感、仁爱情感都是同一种情感,突出了仁爱情感的地位。由此休谟将道德动机论和道德感理论加以融合,并在强调仁爱动机的基础上解决了《人性论》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关键词】休谟 道德动机 自爱 仁爱
【分类号】:B82-0
【正文快照】: 休谟在《人性论》中指出“人性中如果没有独立于道德感的某种产生善良行为的动机,任何行为都不能是善良的或在道德上是善的”[1]514。也就是说,一个道德行为之所以是“道德”的,是因为先于该行为的“道德动机”。而对于“道德动机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休谟在不同著作中给出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振汉;;学习马克思关于需要的论述——兼评行为科学的“需要、动机论”[J];山东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5期

2 孙景艳;;动机和效果的统一[J];大连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3 吴奎彬;如何评价动机和效果不一致的行为[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李慧;;浅析动机论因素在中职英语课程理念中的体现[J];成功(教育);2013年24期

5 陈秀梅;动机效果主次论── 一种可操作的道德评价观[J];荆州师专学报;1997年04期

6 文军;比较翻译动机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江畅;康德是唯动机论者吗?——兼评康德的动机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8 刘水静;邓扬麒;;论休谟道德评价理论中的“非动机论倾向”[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9 胡婷婷,张德让;内外皆宜 两全其美——从三篇爱尔兰小说的翻译看郁达夫的翻译选材动机[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10 赵林;卢梭的唯动机论道德观初探[J];江苏社会科学;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舒跃育;;论动机在心理学中的基础性地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法律学者 羽戈;动机与投机[N];中国经营报;2014年

2 王毅;岂能因动机而贬低慈善行为?[N];中国商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丁瑞;论休谟情感主义正义观的解释困境[D];复旦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从自爱到仁爱——休谟道德动机观的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07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4307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4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