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德与人的现实需要
本文关键词:论道德与人的现实需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道德起源于人的各种需要关系,道德与人的需要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道德不仅对需要有调节和规约作用,需要也影响和制约着人的道德。需要作为人行为的原始动机,也是人道德行为的动因;需要的满足塑造了人的各类品质,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很多道德问题都有着需要的症结。无视人的需要,道德要求只能流于空谈。因此,讲需要必须考察是否合乎道德要求,讲道德要求和研究道德问题必须追问是否满足了人的需要。从需要出发考察道德问题,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马斯洛心理学需要理论的逻辑结论。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道德 需要 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 马斯洛需要理论
【基金】:2014年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014BKS018) 2013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013-MZD-001)
【分类号】:B82-0
【正文快照】: 通常人们总是把越轨、悖德、违法、乱纪等问题归结为品质问题、境界问题,完全脱离人之为人的需要去评判和研究人的道德问题。其实,道德作为社会规范,是在协调人的各种需要关系中产生的;道德作为社会意识,也是人的社会需要、精神需要。道德问题的产生有其最主要的“需要”因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江畅;;论人性与人格[J];江汉论坛;2012年07期
2 应文湘;纪政文;;青少年犯罪倾向的人格因素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09年03期
3 李清雁;;“反德育”现象的批判与省思[J];思想理论教育;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石卫;中小学素质教育与主要心理素质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周林,黄石卫;大学生创造性与人格的相关性研究报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殷世东;完善教师人格 推进学生人格之健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郝文清;;论自我的伦理调节——兼论自我道德规范的心理保健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邱扶东,王书会;自我及其相关概念的心理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王长乐;文化、人格及其教育学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葛明贵;健全人格的内涵及其教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蔡芸;论广告记忆效应的策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9 夏国锋;;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分层现象与对策——来自安徽农民工的调查[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许海明;;在边缘的折磨和生活的绝望中逃离米格尔大街——浅析《米格尔大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佳豪;;老人协会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与运行机制研究[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何剑;;浅论人的惰性[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赵宝椿;李田;冯金玲;;血型、气质类型与运动专项的相关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李卫国;;再议高师声乐教学的定位与改革[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刘荣飞;;论生本管理的内涵与实施[A];国土资源职教改革与创新[C];2009年
6 李学迎;;基督教与儒教的禁欲思想比较[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鲍宗豪;;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需求理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8 冯卫国;于阳;;延安市问责问廉问效工作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交流材料之六 “三问”工作机制——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的廉政建设新模式[A];延安市问责问廉问效工作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崔竞生;;论海丝特的自我实现及其超越[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潘嘉;;警察职务犯罪的生成机制及遏制理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冯瑞;中国竞技体操制胜规律探骊[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贾清显;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曹传清;赫德对晚清中国社会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天琪;社会经济地位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邵二辉;西南少数民族和谐人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孙祥;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及引导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9 王芳;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永;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消费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西武;山地别墅环境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魏雪猛;我国优秀女子散打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调查与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尹晓茹;高中阶段情感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秦峗;“来访者中心”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洁;我国强制戒毒模式的发展与创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冷鸿涛;高校贫困生健康人格培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凌;现代社会的困境与救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姜玲玲;大学生自助旅游体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丁正后;警惕课堂“反德育”现象[J];江苏教育;2004年13期
2 曾庆芳;曹大宏;;学校道德氛围的调查与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8年30期
3 赵慧娟;郭永玉;;人格变量的性别差异述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邱林;郑雪;;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J];应用心理学;2005年04期
5 周莉;罗月丰;;离异家庭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与建议[J];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10期
本文关键词:论道德与人的现实需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29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4329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