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梁启超人生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1 01:09

  本文关键词:梁启超人生哲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梁启超是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学者。梁启超在人生舞台上仅仅度过五十六个春秋,却在中国近代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威武雄壮的话剧,浓缩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历史风云和社会变迁。 梁启超人生哲学经历了奠基、形成、成熟三个发展阶段。1873至1898年是梁启超人生哲学的奠基时期,其人生哲学的特点是以儒家人生哲学为主,但初步受到西方人生哲学的影响;1898至1912年是梁启超人生哲学的形成时期,,它用西方人生哲学批判改造中国传统人生哲学,对中国人产生了极大的思想启蒙作用;1912至1919年是梁启超人生哲学的成熟时期,创立了趣味主义的人生哲学。 梁启超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忧国忧民、经邦济世的人生理想;趣味主义的人生观;“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生态度;“智仁勇”合一的理想人格。梁启超人生哲学具有中西交融、审美主义、乐观主义等特征。 梁启超将西方近代人生理论与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相嫁接,推动了中国传统人生哲学近代转型,促进了国民性觉醒,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代价值。
【关键词】:梁启超 人生哲学 思想启蒙 趣味主义 历史地位 现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4
  •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9-10
  • 一、 研究目的9
  • 二、 研究意义9-10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一、 国内研究现状10-11
  • 二、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12-14
  • 一、 研究方法12-13
  • 二、 创新之处13-14
  • 第二章 梁启超人生哲学的形成发展14-19
  • 第一节 梁启超人生哲学的奠基时期14-15
  • 第二节 梁启超人生哲学的形成时期15-17
  • 第三节 梁启超人生哲学的成熟时期17-19
  • 第三章 梁启超人生哲学的基本内容19-41
  • 第一节 经邦济世的人生理想19-24
  • 一、 人生理想的内涵及作用19-20
  • 二、 经邦济世的雄伟抱负20-21
  • 三、 矢志不移的爱国情怀21-22
  • 四、 造福社会的奉献精神22-24
  • 第二节 趣味主义的人生观24-28
  • 一、 趣味是生活的本质24-26
  • 二、 情感是人生的动力26-27
  • 三、 责任是人生的担当27-28
  • 第三节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生态度28-32
  • 一、 “知其不可而为之”29-30
  • 二、 “为而不有”30-31
  • 三、 梁启超人生态度的评价31-32
  • 第四节 “仁智勇”统一的理想人格32-35
  • 一、 何谓“理想人格”32
  • 二、 梁启超的理想人格32-35
  • 第五节 “变”与“不变”的处世哲学35-41
  • 一、 屡变善变,与时俱进35-37
  • 二、 热爱祖国,追求真理37-39
  • 三、 真情实感,性情中人39-41
  • 第四章 梁启超人生哲学的特征41-45
  • 第一节 中西交融41
  • 第二节 审美主义41-42
  • 第三节 乐观主义42-43
  • 第四节 政治人生43-45
  • 第五章 梁启超人生哲学的历史地位和现代价值45-50
  • 第一节 梁启超人生哲学的历史地位45-46
  • 一、 推动了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近代转型45
  • 二、 促进了国民性和人性的觉醒45-46
  • 三、 梁启超人生哲学的历史局限性46
  • 第二节 梁启超人生哲学的现代价值46-50
  • 一、 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47-48
  • 二、 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48
  • 三、 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人生价值48
  • 四、 培养健全的现代国民人格48-50
  • 结束语50-51
  • 参考文献51-53
  • 后记53-5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雅;;全球化语境与“人生艺术化”命题的当代意义[J];文学评论;2008年05期

2 盘龙轩;;人生犹如一场篮球赛[J];湖北档案;2010年10期

3 陈杏;;书与人生[J];图书馆论坛;2010年05期

4 瞿振元;;坚持远大理想 宠辱不惊有所作为[J];新湘评论;2012年17期

5 武斌;生活方式与人生理想[J];道德与文明;1985年05期

6 夏国乘,易宪容;论人的价值和人生理想[J];社会科学;1986年11期

7 丁成尧;人生科学化是人生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J];学术交流;1988年05期

8 万俊人;;论人生价值与人生理想[J];哲学动态;1988年04期

9 倪婷婷;;论“五四”人生探索主题[J];江苏社联通讯;1989年01期

10 余世南;浅论人生[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孟东方;;建构人生科学的理论体系论纲[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吴晓;王芳;;王辛笛诗歌的禅学意蕴[A];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C];2012年

3 胡宪伟;;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4 周翔华;;坚忍的追求——周文小说特质浅析[A];周文研究论文集[C];2007年

5 岳淑珍;;古典文学教学中的育人[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林恭寿;;奇异的哲学选择——论郭沫若的泛神论与他的思想现代化[A];“郭沫若在日本”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1988年

7 白烨;;生活的拓展与主体的凸显——2008年长篇小说概评[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1)[C];2009年

8 崔自铎;;人生哲学新探[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雅;促进“人生艺术化”[N];文艺报;2007年

2 徐万凯 重庆一三六队;浅谈地勘行业青年职工的人生理想追求[N];中煤地质报;2009年

3 谢忠军;艺考:探索和积淀路上的步履[N];中国文化报;2011年

4 ;学问与人生[N];文汇报;2012年

5 景俊美;书开天地 艺启人生[N];中国艺术报;2013年

6 周淑芳;旅游诗:人生的精神驿站与心灵的温馨家园[N];文艺报;2008年

7 孙英;智者心中的真善美[N];光明日报;2004年

8 傅佩荣;儒家‘人本’思维与现代人生[N];科学导报;2010年

9 罗娟;竭尽所能[N];工人日报;2008年

10 瞿振元;与应届毕业生讲讲心里话[N];光明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苏状;“闲”与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人生[D];复旦大学;2008年

2 方红梅;梁启超趣味论研究[D];武汉大学;2008年

3 赫广霖;戏曲与儒学[D];山东大学;2005年

4 王苏君;走向审美体验[D];浙江大学;2004年

5 蔺春华;王蒙文化人格论[D];兰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琼;命运悲歌与人生恋歌[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静;执著平民人生形态的生存书写[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悦帅;人生·情感·寓言[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俊;再论“人生艺术化”及其现实可能性[D];闽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朝霞;中国传统生死智慧及其现代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谢兴伟;试论嵇康的审美人生[D];辽宁大学;2008年

7 潘平;人生的思考和追问[D];河北大学;2007年

8 邱蔚华;庄子人生美学视野下的《庄子》形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唐雪莹;梦与情铸就的人生丰碑[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10 蓝香清;李大钊人生哲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梁启超人生哲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0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440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3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