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藏族传统社会道德生活方式及其特点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1 12:02

  本文关键词:藏族传统社会道德生活方式及其特点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藏民族的生存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独特的宗教和历史文化,构建了有别于其他兄弟民族的特有的道德价值观念和民族特质。过一种道德生活,是人类理性的体现。藏族传统社会的道德理性来自于他们对世界的独特认识,从而决定了他们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以及与大自然相处的生活过程中特有的道德生活方式。藏民族的道德生活方式是在青藏高原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是在宗教和世俗伦理共同观照下的一种生活方式;是在自觉吸纳其他优秀民族道德文化基础上践行的一种生活方式。藏族传统社会的道德生活方式是当时社会发展实践需要的产物,它不仅是其伦理文化的全部展示,也是藏民族的一种生存智慧,使藏民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以其独特的道德生活方式维系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政治学院;
【关键词】藏族伦理 道德生活 生存智慧 少数民族道德文化
【基金】:2014年度西南民族大学校级科研项目“藏传佛教噶举派伦理思想及其对藏族传统社会的影响作用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2014SYB08
【分类号】:B82-052;C95
【正文快照】: 生活方式是人们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下自然或自觉选择的包括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在内的所有社会活动方式的总和。一个民族特定生活方式的形成,总是受这个民族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影响。由于不同社会或不同民族的生存环境、社会发展程度以及在此基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德吉卓玛;藏族创世神话与宗教[J];中国藏学;1995年02期

2 孙林;;西藏民间宗教中的“山神”——希达、念神、赞神关系考析[J];中国藏学;2009年03期

3 洲塔;樊秋丽;;U厮Up遗城“雍仲卡尔”考释[J];中国藏学;2010年01期

4 何峰;;论吐蕃政治文明进程[J];中国藏学;2010年03期

5 黄博;;拉喇嘛与国王:早期古格王国政教合一制初探[J];中国藏学;2010年04期

6 张建林;;藏传佛教后弘期早期擦擦的特征——兼谈吐蕃擦擦[J];中国藏学;2010年S1期

7 罗桑开珠;;论建筑的民族文化属性——以藏式建筑为例[J];中国藏学;2011年03期

8 陈楠;;拉萨大昭寺觉卧佛像考[J];中国藏学;2012年02期

9 廖方容;;高贵的永恒——浅谈西藏的塔葬之制[J];当代艺术;2010年02期

10 张清涛;;试论早期吐蕃的观音信仰及与周边地区的关系[J];敦煌研究;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桑开珠;;论佛教对吐蕃社会文化的影响[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臻赜;;浅谈川西高原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分布特点[A];古建筑施工修缮与维护加固技术交流集锦[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卓嘎;藏族天文历算传承模式及其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樊秋丽;陇右汪氏家族兴衰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陆军;五世达赖喇嘛政教地位的确立[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陈鉴潍;宁玛派隆钦饶绛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龙珠多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扎西卓玛;藏传佛教佛经翻译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李翎;藏传佛教图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8 赵心愚;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高泽祯;道次第蠡测[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崔红芬;西夏时期的河西佛教[D];兰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斌;唐代西部诗歌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清华;党项族史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巨晶;神山、自然与部落[D];兰州大学;2011年

4 谢光典;公元七至九世纪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历史地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白虹洋;华锐石门寺历史与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益西曲珍;略论吐蕃时期王室女性[D];西藏大学;2011年

7 刘明娟;拉萨传统聚落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李菲;空间观念与族群认同[D];四川大学;2002年

9 王一丁;拉萨老城区城市空间与居住建筑类型初探[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10 李臻赜;川西高原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树贵;;明代道德生活的发展历程[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张一凡 ,唐继肖;现实道德生活的理性折射——谈《经济人与道德人》[J];开放时代;1996年04期

3 赵全洲;金荣华;;正确认识我国道德生活的新变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社会道德生活的三大领域[J];经贸导刊;2002年02期

5 丁大同;论国家对道德生活的功能性干预[J];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6 房登科;诚信与道德生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廖小琴;发展性的道德生活:21世纪人的道德生活新选择[J];探索;2005年01期

8 高恒天;;试论“道德生活”的特点与类型[J];学术论坛;2006年05期

9 高恒天;汤剑波;;秦汉时期道德生活的变动格局[J];道德与文明;2006年04期

10 于树贵;;道德生活界说[J];道德与文明;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彬;;潜规则下的道德生活解析[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杜振吉;王晓彦;;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生活的变革及其基本趋势[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言亮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道德生活的信仰根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万俊人;走在道德生活世界的前沿[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继军;先秦道德变迁论[D];黑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鹤玲;道德生活中的感性和理性[D];扬州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藏族传统社会道德生活方式及其特点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15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4415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5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