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论荀子对孔孟孝道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7-06-26 14:08

  本文关键词:论荀子对孔孟孝道思想的丰富与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孝道伦理以儒家孝道观为基础和核心内容,形成、确立于孔子,经孟子、荀子等人的继承与发展进一步完善,开启了中华民族注重孝道伦理的优良传统,并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孔子在西周以“尊祖敬宗”为内容的宗法等级孝道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继承与转化,建构起以“仁”为人性论依据,以现实“个体家庭”为依托的亲情伦理之孝,呈现出“仁爱”的人文特点。孟子在孔子“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性善论”,认为亲亲之仁、敬长之义等蕴含于人心,故孝也是人天生所具备的内在德目,发显出来便表现为“亲亲”、“仁民”之孝行,呈现出“仁义”的主体性特点。孔孟的孝道都是与当时“个体家庭”成为社会基本单元的历史趋势相关,注重“亲亲之孝”在个体家庭中起到的作用,并以此为基础扩展到“忠君之孝”、“社会之孝”。其向度主要是从个体道德修养上升到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自觉遵守,侧重启发内心自觉,主张由个人伦理上升到社会伦理。 荀子以“性恶”为人性论依据,主张“隆礼”、“从义”来“化性起伪”,认为“以礼义事亲为孝”。他既注重“礼”这一外在道德规范对“孝”的引导、规制,也注重在行孝过程中对个人内在真挚情感(“义”)的珍视。可见,荀子“礼义之孝”涵盖了内外两个方面。他主张以“礼义”为中心,强调将外在客观的伦理规范内化为人的理性自觉,由社会伦理到个人伦理,侧重师法的教化。另外,荀子依据当时封建大一统的政治形势,主张“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君恩大于父恩”,将社会规范置于家庭规范之上,这是对“忠孝不能两全”矛盾的回避。同时,,这也为实现孝道的他律开启了一条新道路。荀子孝道伦理强调外在规范的“礼法”对孝道的维系、传承作用,既为孝治、德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又为法治留下了空间。荀子孝道思想反映了封建大一统的时代特征,为即将确立的封建等级秩序提供了理论依据。 因而,荀子在孝道思想原有的论域内提供不同人性论依据、事亲的方式、回答忠孝矛盾等方面对孔孟孝道伦理思想进行了扩充、延展而使之不断丰富;同时,荀子在自律之外强调他律作用、主张德治之外为法治留下空间等新论题的提出突破了孔孟孝道伦理思想的基本框架而使之走向新的发展。
【关键词】:孔子 孟子 荀子 孝道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23.1
【目录】:
  • 目录4-6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绪论9-14
  • 一、 研究目的9-10
  • 二、 研究综述10-13
  • 三、 研究方法13-14
  • 第一章 孔孟孝道思想概述14-25
  • 第一节 孔子的“仁爱之孝”思想14-18
  • 一、 孔子孝道思想的主要内容14-18
  • 二、 孔子孝道思想的特点18
  • 第二节 孟子的“仁义之孝”思想18-23
  • 一、 以“性善论”为理论基础18-19
  • 二、 孟子孝道思想的主要内容19-22
  • 三、 孟子孝道思想的主要特征22-23
  • 小结 孔孟孝道思想的一致性23-25
  • 第二章 荀子“礼义之孝”的主要内容25-32
  • 第一节 以“性伪之分”、“性恶论”为理论基础25-26
  • 第二节 以“隆礼”为核心26-28
  • 一、 “孝”与“礼”26-27
  • 二、 “孝”与“礼义”27
  • 三、 “以礼义事亲谓之孝”27-28
  • 第三节 以“社会规范置于家庭规范之上”为要求28-30
  • 一、 “孝子之道,礼义之文理”28-29
  • 二、 “从义不从父”29-30
  • 三、 “君恩大于父恩”30
  • 小结 与孔孟比较,荀子“礼义之孝”的特点30-32
  • 第三章 从孔孟到荀子: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丰富与发展32-41
  • 第一节 荀子对孔孟孝道思想的丰富32-35
  • 一、 提供不同的人性依据32-33
  • 二、 回答“如何事亲”的问题33-34
  • 三、 避免“忠孝不能两全”矛盾34-35
  • 第二节 荀子对孔孟孝道思想的发展35-38
  • 一、 强调实现孝道的他律作用35-36
  • 二、 为孝治、德治做好理论准备,同时为法治留下空间36-38
  • 小结 荀子孝道思想的时代特色38-41
  • 一、 反映封建大一统逐渐形成的时代特征38-39
  • 二、 为即将确立的中央集权封建等级秩序提供理论依据39-41
  • 结束语41-43
  • 参考文献43-45
  • 致谢45-46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祥龙;;孝意识的时间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屈明珍;;孔子的孝道观及其现代意义[J];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3 孔润年;;传统“孝”德内涵的演变与现代转换[J];道德与文明;2011年03期

4 陆爱勇;;孔子“孝”的伦理意蕴与道德自觉[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王勇;;孝道、孝行与孝文化[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6 杜振吉;孔子“孝”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管子学刊;1996年03期

7 王长坤;张波;;从“曲忠维孝”到“移孝作忠”——先秦儒家孝忠观念考[J];管子学刊;2010年01期

8 王凌云;;孝与幸福:对中国古典伦理生活的现象学阐释[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陈治国;;儒家“孝”观念的原始意义及其近代以来的多重命运[J];孔子研究;2005年06期

10 周延良;;“孝”义考原——兼论先秦儒家“孝”的伦理观[J];孔子研究;2011年02期


  本文关键词:论荀子对孔孟孝道思想的丰富与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63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4863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1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