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试析宗教对道德信仰的影响及其双重效应

发布时间:2017-06-28 06:13

  本文关键词:试析宗教对道德信仰的影响及其双重效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道德信仰是人们对一定道德价值体系及其依据的笃信和奉行。影响人们道德信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宗教乃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宗教影响人的道德信仰的维度至少包括四个方面:其一,一个完整的宗教往往包含着一套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系,为人们提供一种"终极关怀"和人生模式,从而成为道德信仰的价值根基的一种类型。其二,宗教力图通过超自然力量宣扬因果报应而承诺道德与幸福的统一,为道德信仰提供一种动力和保障。其三,宗教通过对人世间社会价值的贬低乃至否定、对超自然力量的宣扬、对来世的承诺,为有限的生命提供一种隐形的保障,为人生提供一种心理调节和心灵慰藉。其四,宗教通过宣扬自己的道德标准,对人们进行道德规劝和道德教化,规范人的品行,以影响人们的道德信仰。宗教对道德信仰的影响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道德和宗教有共同关心的问题或主题,宗教具有一定的劝善功能,宗教对人们的道德信仰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宗教是以人对神的崇拜和信仰为前提的,把道德信仰建立在宗教信仰的基础之上,对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是不可能的。以宗教信仰为基础的道德信仰不仅会因为宗教的瓦解而崩溃,而且,宗教信仰所引导的基本价值一旦偏离了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方向,就会使人们的道德信仰陷入非人性、非人道的误区,人们会因为宗教的非理性而导致偏离正确价值方向的狂热和痴迷不悟。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宗教信仰 道德信仰 终极关怀 因果报应 德福统一 心理调节 道德教化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13BKS100)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批准号:2011-JD-010)
【分类号】:B82-055
【正文快照】: 道德信仰是人们对一定道德价值体系及其依据的笃信和奉行,表现为“我应信奉什么样的道德价值体系”和“我为什么要信奉这种道德价值体系”两个方面。道德信仰的信仰性质更突出地体现在第二个方面。影响人们道德信仰的力量和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有经验层面的,先验层面的,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万俊人;信仰危机的“现代性”根源及其文化解释[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文南;;论《圣经》中人的存在——人与天地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杨勇兵;;科学发展观——科学的执政哲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3 万德权;陈兴亮;;藏族传统体育起源发展与宗教文化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5 邵显松;;析哈代小说在传统框架内表现出的超前意识[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郑明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理论发展的新境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吴学琴;挑战单向度全球化——马克思关于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化理论评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8 张能为;;论萨特伦理学的评价维度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胡河宁;孟海华;饶睿;;中国古代人际传播思想中的关系假设[J];安徽史学;2006年03期

10 任冬冬;;基于认识论视角下的以人为本内涵解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李培龙;;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根基及其实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王义;;浅析新儒家对经济的态度——以贺麟为例[A];孔学研究(第十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范耀登;;论特区政治改革的先行与试验[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10 蒋美华;李瑾瑾;;女性宗教认同研究——以郑州市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晓亮;阿富汗战争:苏联高层决策研究(1979-198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9 赵康英;凯撒利亚的尤西比乌斯及其《基督教会史》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耿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4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斌;哲学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邵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李婷;瞿秋白民生思想探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万俊人;进退之间[J];读书;2000年05期

2 梁燕城,万俊人,唐文明;后现代状况下的伦理学志向与文化更新——梁燕城、万俊人对话录[J];开放时代;2000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明理;道德信仰研究综述[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魏长领;道德信仰的负效应及其克服[J];兰州学刊;2003年05期

3 黄明理;两种不同类型的道德信仰危机辨识[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3期

4 章海山;构建时代需要的道德信仰——读《道德信仰与自我超越》[J];伦理学研究;2005年05期

5 张莉;;论现代社会道德信仰危机的不同性[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年04期

6 陈敏;;道德信仰的内涵及人生功用探析[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7 陈敏;;道德信仰的内涵及人生功用探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5期

8 任建东;道德信仰形成的完成性机理[J];贵州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9 任建东;道德信仰形成的完成性机理[J];青海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10 魏长领;论道德信仰及其功能[J];道德与文明;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明理;;道德信仰论纲[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高兆明;;论社会转型中的道德信仰危机[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荆学民;简论道德信仰[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会永;康德的道德信仰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慧君;道德信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2 邢雁欣;道德信仰危机及其重建[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许正阳;新时期道德信仰淡化问题及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瑛;道德信仰的哲学考察[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5 岳花艳;道德信仰的迷失与重塑[D];郑州大学;2004年

6 金璐;公民道德信仰的缺失与重塑[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7 罗洪贵;道德信仰之重建[D];贵州大学;2008年

8 万小露;当代中国道德信仰危机及其矫治[D];湖北大学;2013年

9 卢有志;当代中国社会道德信仰危机与道德教育的目标追求[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卢天华;论道德与幸福的统一[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试析宗教对道德信仰的影响及其双重效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27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4927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c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