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哲学意蕴与时代价值
本文关键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哲学意蕴与时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简称"两山论")是习近平总书记2005年提出的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理念的生动比喻。这一发展理念为人与自然由冲突走向和谐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就是人与自然双重价值的共同实现。守望绿色,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作者单位】: 中央党校哲学部;
【关键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自然观 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基金】: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绿色技术范式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14AZX007)
【分类号】:B82-058
【正文快照】: 习近平总书记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就曾经讲过“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通俗的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1〕153在那之后的浙江日报《之江新语》发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评论中也曾明确提出“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刘行芳;;应该赋予媒介充分的自由裁量权[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毕金平;;我国税收立宪之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骆静;;马克思的人之主体性教育观[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汪士;王晓玲;;美学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朱_g;;对近年来农村教育的理性审视与对策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2期
8 吴尚华;;贾平凹《怀念狼》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王平;;协商民主对村民自治制度政治合法性的提升[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洪流;;从《鹿跳泉》看华兹华斯的生态主义思想[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娟;;马克思公平分配理论与现阶段我国公平分配问题初探[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卢立峰;李兆友;;论科技创新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3 孙波;;自然辩证法的黑格尔哲学渊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钱喜阳;;论实用对内在价值的超越——实用主义的环境伦理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张巍;;大学生责任教育——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诉求[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8年
6 陈叶兰;许婷;陈f:寅;;动物的环境法律主体资格探讨[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义松;吴国振;;论环境法学研究的当代任务[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郭冬梅;;环境正义视野下农民污染受害救济探微[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9 于艳芹;李世雁;;自然体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浅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10 向佐群;;环境协同论与老庄哲学的解读与同构[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吴艳东;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D];武汉大学;2010年
9 何磊;中国乡村—城镇转型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于俊杰;对《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整体辩护[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唐伟;军工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傅艳蕾;新中国社会建设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解秋凤;东西方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李升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李琳琳;“敬畏自然”观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金娇杨;抗日战争前期苏联对华军事援助(1937-1941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翠杰;论和谐社会建构中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盛华;从生态自然观看现代科学认识的悟性内蕴[J];青海社会科学;1993年02期
2 王国聘;探索自然的复杂性——现代生态自然观从平衡、混沌再到复杂的理论嬗变[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3 刘波永;;生态自然观与现代绿色设计[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8年02期
4 赵铭毅;;论生态自然观[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5 吴鼎鼎;;从解释学视角解读生态自然观的人本意蕴[J];文教资料;2009年24期
6 赵玲;自然观的现代形态——自组织生态自然观[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2期
7 罗丹;;马克思生态自然观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影响[J];文学教育(中);2010年03期
8 张丽荣;;树立生态文明核心理念——生态自然观[J];生态文化;2014年03期
9 杨昌军;;从人之本质看生态自然观内涵重构的必要性[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2年05期
10 孙涛;;中国古代生态自然观阐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亚娜;;俄罗斯生态自然观的发展历程及自然资源保护政策[A];“科学发展观与建设沿海强省学术研讨会暨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英;;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初探——读《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3 张明国;;生态自然观:面向生态危机的新自然观[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赵培军;王国领;;科学审美视域下生态自然观[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大俊 庄道永(河海大学);生态自然观:现代水利的发展理念[N];中国水利报;2009年
2 侯远长;树立生态自然观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N];中国改革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康宁;协同进化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建构[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宗小楠;生态自然观的内涵与意韵[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3 刘慧;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中国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郭丽仙;马克思自然哲学中的生态自然观及其在中国的当代价值[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苏慧;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6 刘真真;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在中国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D];新乡医学院;2013年
7 周新兴;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价值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文;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吴W
本文编号:4962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496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