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伦理学史上的公私之辨
发布时间:2017-07-16 02:15
本文关键词:中国伦理学史上的公私之辨
【摘要】:在道德生活中,当人们处理公共资源以满足个人需求时会生成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立场和选择,这些不同的价值立场和选择构成了中国伦理学史上的公私之辨。公与私这一对道德范畴,在先秦到两汉、在宋明理学与明清实学及其近现代伦理学中,其理论形态是不同的。在现代化过程中,中国伦理学史上的公私之辨对于人的道德现代化和国家的现代化(对公共资源进行分配中的公正程度)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 天津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关键词】: 伦理学 公私之辨 公共关系 公民社会
【分类号】:B82-092
【正文快照】: 在现代化过程中,人的现代化和国家的现代化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就人的现代化而言,人们对于以公共资源满足自身需求时所受到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制约,是认同“公”的立场和行为选择,还是认同“私”的立场和行为选择,确实需要一个道德化过程来加以确立。就国家的现代化而言,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岱年;漫谈中国伦理学史的研究方法(上)[J];伦理学与精神文明;1983年01期
2 陈瑛;关于中国伦理学史的研究[J];哲学研究;2002年03期
3 王伟凯;;蔡元培之《中国伦理学史》成书考辨[J];前沿;2007年12期
4 汤产全;;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介析[J];中国德育;2007年10期
5 翁金墩;;中国伦理学史座谈会讨论的主要问题[J];伦理学与精神文明;1982年00期
6 郑江 ,王国炎;要重视中国伦理学史的研究[J];道德与文明;1985年03期
7 汤广全;汤建荣;;试评蔡元培的《中国伦理学史》[J];孔学研究;2006年00期
8 丁大同;中国伦理学史上的廉洁范畴[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9 张岱年;漫谈中国伦理学史的研究方法(下)[J];伦理学与精神文明;1983年02期
10 朱平平;“重义轻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汤广全;汤建荣;;试评蔡元培的《中国伦理学史》[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本文编号:546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546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