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伦理视域下的新型城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8 04:17
本文关键词:生态伦理视域下的新型城镇化研究
【摘要】:推进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正处在向新型城镇化建设转型的关键时期,过去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城镇化发展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常态下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理论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执政党的行动纲领,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目前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来看,人们缺少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也缺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因此将生态伦理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的全过程,并作为贯穿始终的指导思想,从道德的角度调整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对于积极引导新型城镇化健康永续发展,全面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从生态伦理的视角,通过调查分析目前城镇化建设中所面临的困境,围绕新型城镇化的特点与要求,结合生态伦理学相关理论,采取调查研究和文献查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以往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生态伦理问题以及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应遵循的生态伦理价值原则。通过研究分析,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生态伦理问题主要体现为:城市规划中缺少生态伦理关怀,城镇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中缺少生态伦理规范,生产消费领域缺少生态伦理约束。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城镇化建设利益观有误,生态文明教育不到位,生态问责制度不健全。在解决问题的措施上,提出了生态伦理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是本文最大的创新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重视开发与保护同步并举,促进生态伦理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理念融合;加快经济方式的转变,促进生态伦理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道路融合;构建完整的城镇化生态制度,促进生态伦理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制度融合;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促进生态伦理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融合。唯有此,才能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真正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关键词】:生态伦理 新型城镇化 融合 路径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2-058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4
- 第一章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伦理诉求14-21
- 一、学理研究14-17
- (一)生态伦理的内涵和特征14-15
- (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特征15-17
-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伦理的交互耦合关系17-18
-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以生态伦理为指导17
- (二)生态伦理可以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永续发展17-18
-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伦理诉求18-21
- (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诉求18-19
- (二)低碳经济发展的生态伦理诉求19-20
- (三) 社会公平正义的生态伦理诉求20-21
- 第二章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中生态伦理问题及成因分析21-29
-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伦理问题及其表现21-26
- (一)城市规划中缺少生态伦理关怀21-23
- (二)城镇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中缺少生态伦理规范23-24
- (三)生产消费领域缺少生态伦理约束24-26
-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伦理问题成因分析26-29
- (一)城镇化建设利益观有误26
- (二) 生态文明教育不到位26-28
- (三)生态问责制度不健全28-29
- 第三章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应遵循的生态伦理价值原则29-33
- 一、生态优先原则29-30
- (一) 生态优先原则的含义29
- (二)生态优先原则的必要性29-30
- 二、公平原则30-31
- ( 一 ) 公平原则的含义30
- (二)公平原则的必要性30-31
- 三、协调原则31
- (一) 协调原则的含义31
- (二) 协调原则的必要性31
-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31-33
- (一) 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含义31-32
-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必要性32-33
- 第四章 生态伦理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33-40
- 一、重视开发与保护并举,,促进两者理念融合33-34
- (一)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理念创新33-34
- (二)强化开发与保护并举的理念34
- 二、加快经济方式的转变,促进两者道路融合34-36
- (一)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34-35
- (二)倡导绿色生活方式35-36
- 三、构建完整的城镇化生态制度,促进两者制度融合36-37
- (一)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经济制度36
- (二)构建生态伦理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状况评价体系36-37
- 四、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促进两者目标融合37-40
- (一)强化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37-38
- (二)建设人文理念城镇38-40
- 结语40-4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1-42
- 参考文献42-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占益;;推动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11期
2 叶平;;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时代特点及理论前提[J];环境保护;2015年Z1期
3 刘桂环;张彦敏;谢婧;文一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经济关系辨析及对策探讨[J];环境保护;2015年05期
4 王继恒;;论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原则[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Z1期
5 蒋晓岚;程必定;;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性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3年02期
6 包双叶;;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J];求实;2014年08期
7 李冠辰;高兴武;;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的几个相关问题[J];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S1期
8 王琦;;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伦理构建[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9 高德胜;钟世名;;可持续发展及其与生态伦理的关系[J];学术交流;2014年03期
10 曾群华;徐长乐;;新型城镇化的研究综述[J];中国名城;201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江;重庆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560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556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