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5 20:22

  本文关键词: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先秦儒家 德育 当代价值


【摘要】:历史长河川流不息,历经朝代更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依然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独领风骚,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儒家思想历来强调伦理教化,有着丰富的德育思想资源,儒家思想强调修己治人,追求道德上的至臻境界,这也使其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德育学说的主干。先秦儒家德育是儒家德育的思想源头,不仅在漫长的封建历史长河中发挥影响,直至今天,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仍具有重大意义。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不同思想、文化间相互交流、碰撞,由此引发了思想道德领域的一系列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德育过程中不断涌现的问题和挑战,要求我们从历史上汲取优秀的德育资源加以借鉴。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原始儒家更能反映儒家思想的原貌,其德育学说也更能反映儒家立德成人的真实意图。追本溯源、博古观今,才能更好地解决新形式下的德育困境,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文章由六部分组成,重点是将先秦儒家德育思想作为整体研究,进行新的梳理和阐释,并尝试探索如何在现代德育理论与实践中如何继续发挥其价值。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是对研究现状的系统梳理;第二部分则是寻根溯源,探讨先秦儒家德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则以现代德育的视角剖析先秦儒家德育思想,系统梳理其体系和脉络。第四部分是对先秦儒家德育思想特点的反思和总结。第五部分则从其对于当前德育理论和实践的积极作用和在助力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其当代价值。
【关键词】:先秦儒家 德育 当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2-0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9
  • 1.1 选题理由和意义8-9
  • 1.1.1 选题理由8
  • 1.1.2 选题意义8-9
  • 1.2 研究现状及趋势9-15
  • 1.2.1 关于先秦儒家德育思想的研究9-13
  • 1.2.2 关于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当代价值的研究13-15
  • 1.2.3 目前对于该选题的研究热点与不足15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15-16
  • 1.3.1 研究目标15
  • 1.3.2 研究内容15-16
  • 1.4 论文研究方法及创新点16-17
  • 1.4.1 研究方法16
  • 1.4.2 创新之处16-17
  • 1.5 相关概念界定17-19
  • 1.5.1 先秦儒家17
  • 1.5.2 德育17-19
  • 2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理论渊源19-24
  • 2.1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19-21
  • 2.1.1 经济下移,社会政治变革19-20
  • 2.1.2 礼崩乐坏,战火延绵20-21
  • 2.1.3 文化下移和文化繁荣21
  • 2.2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21-24
  • 2.2.1 礼乐文化是先秦儒家德育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21-22
  • 2.2.2 《六经》是先秦儒家德育学说理论基石22-24
  • 3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的主要体系24-34
  • 3.1 “仁”为核心的德育内容论24-27
  • 3.1.1 “忠恕”之道谓“仁”24-25
  • 3.1.2 “仁”的外在形式“礼”25-26
  • 3.1.3 “仁”的内在标准:“义”26-27
  • 3.2 “圣贤”人格的德育目标论27-30
  • 3.2.1 最高目标:“圣人”人格27-28
  • 3.2.2 现实目标:“君子”人格28-29
  • 3.2.3 致思践履的境界:“内圣外王”29-30
  • 3.3 “慎独”、“力行”的德育方法论30-34
  • 3.3.1 关于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方法30-31
  • 3.3.2 关于教育者道德施教的方法31-34
  • 4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的特点34-38
  • 4.1 “德治”主义:德育思想的政治性34-35
  • 4.2 “仁者爱人”:德育理论的亲缘性35-36
  • 4.3 “躬行自省”:德育过程的体验性36-37
  • 4.4 “仁义忠信”:德育学说的整体性37-38
  • 5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38-45
  • 5.1 对于当前德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启示作用38-41
  • 5.1.1 丰富德育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8-39
  • 5.1.2 更新德育理念,注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39
  • 5.1.3 创新德育方式,注重“知、情、意、行”相统一39-40
  • 5.1.4 完善德育方法,注重德育过程的生活化取向40-41
  • 5.2 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促进作用41-45
  • 5.2.1 铸就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41-42
  • 5.2.2 树立尊重自然、科学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42-43
  • 5.2.3 坚持“仁爱为本、法治为用”的价值导向43-44
  • 5.2.4 有利于秉持尚中贵和、讲信修睦的和谐思想助力文明中国梦44-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51
  • 致谢51-52
  • 攻读学位期伺发表的学术论文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汇;论先秦儒家生死观及其现代价值[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台秀珍,赵志军,李金川;先秦儒家"德政"、"德教"关系论[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4期

3 张瑞雪,李化成;秩序与和谐——论先秦儒家对和谐社会的构想[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付耀霞;;先秦儒家的节俭思想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伦理启示[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熊申英;罗南石;;先秦儒家“乐治”思想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6 成云雷;;殷周文化传统与先秦儒家圣人内涵的政治维度[J];史学月刊;2007年10期

7 胡启勇;;先秦儒家法辨正[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姚迎春;;先秦儒家“以乐修身”思想论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宋渊渊;;论先秦儒家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3期

10 汤宽新;;先秦儒家道德情感消解当代科技负面作用的可能性[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芳;;先秦儒家的消费经济思想[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定文;;试论先秦儒家的忧患意识及其现代转化[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杨英杰;赵东玉;;鸟兽不可与同群——先秦儒家视野中的人兽之别[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燕国材;;先秦儒家的学习理论[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5 李畅友;;先秦儒家人生学说的启示——关于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思考[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周宏;;先秦儒家天人学说中的交互主体思想探析[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章立明;;试论先秦儒家政治伦理向现代经济伦理转换的可能性[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周山;;先秦儒家关于道德品性的思考[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吴倩;;中华生态文明的原初典范——先秦儒家生态哲学论析[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10 马元良;;先秦儒家的生态哲学智慧[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树华;先秦儒家的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于民雄 作者系贵州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浅论先秦儒家的和谐观念[N];贵阳日报;2007年

3 李孝纯;浅谈先秦儒家的学习观[N];学习时报;2002年

4 吉林大学 吴树勤;先秦儒家丧礼的功能与实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东师大哲学系教授 顾红亮;简评《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N];光明日报;2010年

6 明辉;教化始于刑罚前 先秦儒家法律观[N];人民法院报;2007年

7 关健英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从税赋讨论看先秦儒家的民生关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欧阳祯人;郭店儒简对中国文学研究的启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9 张孝进;文史贯通与儒者风范[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云雷;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丽丽;先秦儒家和谐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韩章勇;先秦儒家德寿思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米继军;先秦儒家中庸之道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瑞雪;秩序与人:先秦儒家法思想新论[D];西北大学;2006年

6 张杰;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7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陈继红;“分”与伦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谢桂山;圣经犹太伦理与先秦儒家伦理之比较[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吕红平;先秦儒家家庭伦理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燕;先秦儒家自强思想的德育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姜洪斌;论先秦儒家治国理论的现代应用[D];黑龙江大学;2007年

3 郑伟伟;先秦儒家知己意识探析[D];郑州大学;2009年

4 王静;先秦儒家生命教育思想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5 余佳润;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构建的德性基础及其实践路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6 雷力嫣;先秦儒家尊严思想探佚[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王娇;先秦儒家刚毅伦理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8 周璐;先秦儒家管理哲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9 郑丽娟;先秦儒家理想人格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启示[D];中北大学;2016年

10 吉飞宇;先秦儒家诚信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西安工程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731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5731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e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