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利科“小伦理学”对当代伦理困境的超越
本文关键词:论利科“小伦理学”对当代伦理困境的超越
【摘要】:道德普遍主义和虚无主义是当代伦理学所遭遇的双重困境。保罗·利科以"自身"为解释对象,发展出一种自身解释的"小伦理学",以抵制道德普遍主义和相对主义的诱惑。"小伦理学"之"小"正区别于普遍主义的宏大与相对主义的虚无。保持这种中立性的关键之一在于其所使用的"迂回"解释策略。利科"迂回"策略放弃对道德直觉与道德经验进行排序,将二者纳入解释学循环,进而将消极的、冗余的解释循环视为积极的道德生活方式。"小伦理学"具有后现代伦理的透视性,同时兼具觉醒和解放的现代气质。这种主张为解决道德冲突提供了一种温和并有效的方式。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研究中心;
【关键词】: 利科 迂回 小伦理学 相对主义 后现代伦理
【基金】:西南政法大学青年项目资助,项目名称:《中国特色法治话语的当代诠释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4xzqn-14
【分类号】:B82-0
【正文快照】: “被宣扬为大开放的东西实际上意味着大封闭”[1]。道德多元论在今天已经被论证得十分充分,它的声音在反对压制性的、同质化的、意识形态化的道德生活方面振聋发聩。但是,道德的多元论在论证道德的自主性的同时也固化了道德的自足性,这导致了道德主张在相应的群体内部的完全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礼杰;;文学性叙事与主体的第三种命运[J];理论月刊;2013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开会;;真实的虚拟与虚拟的真实——利科对宗教的解读[J];文史哲;2007年02期
2 刘开会;;历史的模拟与模拟的历史——利科历史观探析[J];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02期
3 方芳;;在时间与叙述之间——评伏飞雄《保罗·利科的叙述哲学》[J];符号与传媒;2012年01期
4 张震;;走向隐喻的真理——利科隐喻哲学的基本问题[J];红河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刘开会;;认识你自己——利科的主体观解读[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伏飞雄;;“辩证法”与“对话”的思想大师——利科哲学思想个性探析[J];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7 陈赛虎;;利科语言哲学观特征论析[J];北方论丛;2013年02期
8 姚满林;;论利科的象征概念[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年01期
9 ;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答中国学者问[J];哲学动态;1999年11期
10 林子淳;;利科两篇吉福德神学讲演之析读——作为其自我寻索现象学的说明案例[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13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开会;;真实的虚拟与虚拟的真实——利科对宗教的解读[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开会;;利科的历史观探析[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3 刘开会;;认识你自己——利科的自我观解读[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牟春;;诠释学视野下的意识形态概念——利科对意识形态问题的思考[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5 牟春;解建峰;;分殊世界,共同关切——现象学和马克思主义对话的广阔视野[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国滢;利科的法学维度[N];法制日报;2007年
2 啸天 编译;澳大利亚校长伊恩·利利科呼吁:给男生以特殊关照[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3 复旦大学哲学系 汪堂家;保罗·利科:一书一世界,,一字一文心[N];社会科学报;2005年
4 康慨;法国大哲学家利科去世[N];中华读书报;2005年
5 李有观 编译;美苏曾在朝鲜海域无声过招[N];中国国防报;2010年
6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姚满林;文本概念:打开利科诠释学大门的钥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杜文娟;“专利孵化”成黑中介新“业务”[N];人民日报;2006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郑苒 编译;意大利荷登写作学校吸引民间投资[N];中国文化报;2013年
9 庄振华(复旦大学哲学系硕士生);打开“多样性与希望”的公共空间[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10 ;美酝酿对朝新策略:不弃和谈[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江向东;对时间性问题之叙事解说——保罗·利科《时间与叙事》中的时间性问题[D];复旦大学;2003年
2 赵娜;保罗·利科语义想象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韩梅;自身与他者的辩证关系[D];复旦大学;2012年
4 王金凤;保罗·利科诗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栋梁;论保罗·利科的主体理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谢诗思;论保罗·利科对弗洛伊德主义主体观的解读[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3 林济东;隐喻与存在—利科的诠释学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彭翠;保罗·利科的叙事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5 王猛;理解程序论:利科解释学思想研究论稿[D];兰州大学;2006年
6 周珍;利科的解释学符号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莉莉;谎言与真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李敏;走出自我,获得自我[D];河南大学;2009年
9 李彦岑;论叙事同一性与他者维度[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799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579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