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伦理学——信息时代的一种伦理学理论
本文关键词:繁荣伦理学——信息时代的一种伦理学理论
更多相关文章: 信息时代 伦理学 人类 普遍 繁荣伦理学 理论
【摘要】:本文对信息时代下的一种新的伦理学理论进行了探讨,这一理论是在计算机伦理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也叫做繁荣伦理学,其将古代伦理学思想与近代伦理科学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信息理论。繁荣伦理学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繁荣伦理学,二是普遍的繁荣伦理学,第一种繁荣伦理学有着一定局限性,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对人类的行为以及思想的变化进行探究。下面笔者对信息时代的这种伦理学理论进行简单的介绍,希望对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帮助。
【作者单位】: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关键词】: 信息时代 伦理学 人类 普遍 繁荣伦理学 理论
【分类号】:B82-0
【正文快照】: 信息时代的伦理学理论与古代伦理学理论相比,在观点方面出现了转变,这一理论的根基是亚里士多德学派,其观点上的改变很好的解决了一些反常现象,而且对伦理挑战有着良好的应对,可以加深人们对重大理论学理论的理解。繁荣伦理学是由以人类为中心的以及普遍的繁荣伦理学组成的,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会;王奇;詹贤达;;基于文明生态化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曾建平;代峰;;应用伦理学与伦理文化的变革——兼论环境伦理学的特性[J];道德与文明;2009年04期
3 韩东屏;;关于伦理学性质与方法的辨正[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秦越存;;20世纪西方伦理学理论发展类型的变迁[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8期
5 董世锋;论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从人在伦理学中的地位谈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立斌;;法学上人格含义之辨析[J];研究生法学;2005年02期
2 陈孝兵;;生态文明:科学发展的时代强音——解读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理论自觉[J];当代经济研究;2013年02期
3 于秀琴;张欣宜;郑丹丹;;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4 任冬梅;;从十二大以来党代会报告的词语变化看中共十八大的特点——以词频研究为切入点[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06期
5 符蓉;张丽君;;我国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综述[J];国土资源情报;2014年10期
6 李杨;李斌;;环境伦理的转变及其展现的应用伦理学本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7 李广义;;解读与启示:罗尔斯顿环境伦理思想的实践转向[J];河池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8 刘伟杰;曹玉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3年04期
9 谢丽;徐波;;基于产业生态化视角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思考[J];金融经济;2013年22期
10 孔雷;张良;董子毅;;关于构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J];林业建设;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玲燕;陈广才;孙可可;王孟霞;;高原湖泊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以玉溪市为例[A];2015第七届全国河湖治理与水生态文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雷震;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逻辑[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关巍;休谟的情感主义伦理学思想探析[D];吉林大学;2010年
4 高辉;试论伦理学的三种理论形态[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曹蕾;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建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赵好战;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丹丹;“综合社会契约论”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2 陈鹤玲;道德生活中的感性和理性[D];扬州大学;2003年
3 孙江文;道德与人的生存[D];扬州大学;2004年
4 陈玲;人格权探析[D];兰州大学;2007年
5 马晓龙;我国死者人格法律保护的理论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滕永直;环境正义探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樊蕾;微博叙事中的社会图景[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张艳琳;当前我国医患关系的伦理思考[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9 涂成悦;江西省工业园区生态化评价[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10 林爱广;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及路径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春;;对生态文明概念的理论阐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申曙光;生态文明及其理论与现实基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3 严耕;杨志华;林震;刘洋;吴明红;黄军辉;吴守蓉;樊阳程;张秀芹;;2009年各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快报[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朱增银;李冰;高鸣;田爱军;;太湖流域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量化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0年06期
5 高珊;黄贤金;;基于绩效评价的区域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构建——以江苏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0年05期
6 杜宇;刘俊昌;;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9年03期
7 李祖扬,邢子政;从原始文明到生态文明——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回顾和反思[J];南开学报;1999年03期
8 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4期
9 周生贤;;积极建设生态文明[J];求是;2009年22期
10 朱松丽;李俊峰;;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世界环境;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泽环;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新之作——评周中之主编的《伦理学》[J];道德与文明;2005年02期
2 徐新;李好;胡yN峗;;政治伦理学的热点问题——第二届全国政治伦理学理论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2006年02期
3 魏明勤;任丑;;人权、法律、伦理——第二届人权与伦理学论坛[J];哲学动态;2012年01期
4 A.A.古谢诺夫;舒白;;非暴力伦理学[J];哲学译丛;1992年05期
5 江畅;道德变化与伦理学走向[J];江海学刊;1996年04期
6 焦国成;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的研究成就、研究热点及其未来发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7 罗国杰;回顾与展望——在第十次全国伦理学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J];道德与文明;2001年01期
8 肖群忠;伦理学的对象与性质新探[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方秋明;欧文·拉兹洛的责任伦理学实践[J];兰州学刊;2003年05期
10 纪如曼;萨特为何没有写出《伦理学》一书?[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艳;;伦理学的对象与使命——兼论道德教育的目的[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廖志诚邋陈思敏;省伦理学会在榕成立[N];福建日报;2007年
2 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高兆明;伦理学理论发展30年[N];光明日报;2009年
3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 崔秋锁;伦理学创新与方法论转换[N];光明日报;2009年
4 ;伦理学:在于创造幸福本身[N];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靳海山;走向实践的伦理学[N];光明日报;2002年
6 陈明峰;不必问他捐出1亿所欲何为[N];东方早报;2007年
7 李和佳;“人道·责任·正义:‘5·12地震’伦理学高层学术论坛”综述[N];光明日报;2008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陈瑛;学习研究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N];人民日报;2010年
9 李建华 《伦理学与公共事务》主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学术繁荣与期刊“另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许静;话语伦理学视域下的基因伦理问题[D];山东大学;2012年
2 伍文亮;人性及其善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人性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陈晓曦;休谟情感主义伦理学的论证及其旨趣[D];复旦大学;2008年
4 陈一;守法根据的伦理学考察[D];湘潭大学;2008年
5 李赫;休谟的情感主义伦理学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程福蒙;关怀伦理学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裴培;伦理学视域下扣小学教育惩罚问题探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晓敏;中职生生本关怀的缺失与补偿[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018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60186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