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旌表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2 18:12
本文关键词:元代旌表制度研究
【摘要】:旌表制度是封建统治者传播和弘扬忠、孝、节、义等传统美德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研究中国古代道德导向的风向标,几乎贯穿着整个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此外,旌表制度作为一项除行政、法律手段之外的道德维存力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古代社会在行政、法律制度方面的缺失,形成了有效的互补。这就实现了国家权威和意志对基层民间平和而有效的渗透,使得民众在追求旌表的过程中,自觉自愿的接受统治者所宣扬的价值标准并内化为践行道德要求的行动,从而起到安定民心、引导风俗、教化民众、稳定社会的重大作用。 在旌表制度的发展进程中,元代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上承唐宋,下起明清,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这一时期旌表制度趋于规范化、制度化,有了一套较为系统、固定的申请、审核、发放程序,奖惩兼顾,为此后明清旌表制度的发展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文试图通过对元代相关历史文献的研读发掘,借助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尝试性地探讨元代旌表制度的主要对象、方式、主体、程序等问题,以期对元代旌表制度的特点、功能有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由此既能揭示元代旌表制度在中国古代旌表发展史中的地位,又为重新解读元代历史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元代 旌表 旌表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47;B82-092
【目录】:
- 中文摘要7-8
- Abstract8-9
- 绪论9-16
- (一) 选题的意义9-10
- (二) “旌表”概念的界定10-11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四) 论文重点、难点、创新点14-16
- 一、 元代旌表的对象16-54
- (一) 忠臣16-23
- 1. 谋事干练、政绩卓著的文臣17-20
- 2. 功勋卓著的武将20-23
- (二) 贞节殉烈女性23-36
- 1. 贤淑孝行之女24-26
- 2. 誓不再醮之女26-31
- 3. 殉烈女性31-35
- 4. 贞女35-36
- (三) 孝子顺孙36-44
- 1. 事亲笃孝,行著乡闾者37-38
- 2. 居丧尽礼,负土成坟者38-40
- 3. 割股疗亲者40-42
- 4. 亲陷危境,以身代亲者42-43
- 5. 其它孝行43-44
- (四) 义门同居44-47
- (五) 义夫47-49
- (六) 长寿老人49-54
- 二、 元代旌表的实施层级和程序54-60
- (一) 中央朝廷的旌表54-57
- 1. 皇帝的旌表54
- 2. 中央礼部有司的旌表54-57
- (二) 地方政府的旌表57-58
- (三) 民间乡里的旌表58-60
- 三、 元代旌表的方式60-74
- (一) 赠官赐爵、官其子孙60-62
- (二) 赐号命名62-67
- 1. 赐予功臣号62-63
- 2. 赐予谥号63-64
- 3. 赐赠女性封号64-65
- 4. 赐姓命名65-67
- (三) 旌表门闾67-69
- (四) 赐碑、立祠69-71
- 1. 赐碑69-70
- 2. 立祠庙70-71
- (五) 图像、编入国史71-73
- 1. 图像71-72
- 2. 编入国史72-73
- (六) 物质褒奖、蠲免赋役73-74
- 四、 元代旌表制度的功能74-81
- (一) 政治功能74-75
- (二) 经济功能75-77
- 1. 受旌表者本人或家庭获得经济补偿75-76
- 2. 土地资源的一种新分配方式76-77
- (三) 文化风俗功能77-79
- (四) 法律功能79-81
- 五、 元代旌表制度的特点81-89
- (一) 四等人制之间的民族差异性81-83
- (二) 贵贱与贫富之间的等级差异性83-84
- (三) 蒙古民族传统风尚与汉族守节观念之间的矛盾冲突84-85
- (四) 元代旌表制度的地域不平衡性85-87
- (五) 元代旌表制度的迁延、繁琐87
- (六) 女性自杀殉夫之事频现87-89
- 结语89-90
- 参考文献90-94
- 致谢94-9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钰;;元代收继婚制度评述[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李丰春;;社会评价论视野中的旌表制度[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张红霞;苏晓辉;;论元代正统诗文中的贞妇烈女形象[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4 王善军;关于义门大家庭分布和发展的几个问题——与黎小龙先生商榷[J];历史研究;1999年05期
5 黎小龙;义门大家庭的分布与宗族文化的区域特征[J];历史研究;1998年02期
6 苏力;;元代社会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J];兰州学刊;2006年12期
7 葛仁考;元代汉族妇女守节问题初探[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年S1期
8 位雪燕;徐适端;;从《元史·列女传》析元代妇女的贞节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黄修明;中国古代赐姓赐名制度考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10 秦永洲;韩帅;;中国旌表制度溯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丰春;传统旌表活动与基层社会的控制[D];上海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105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61058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