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的哲学认知
本文关键词:关于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的哲学认知
【摘要】:罗尔斯顿是"美国环境伦理学之父",他的"自然价值论"伦理思想明确了生态系统具有客观内在价值的观点,是对自然内在价值理论的新思考。罗尔斯顿以生态学为基本出发点重新分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哲学的荒野转向问题,超越了近代工业文明以来关于人是世界主宰的片面认识,提出人类应该遵循自然,其有关自然价值的思想实质是要将内在价值的对象由人扩展至自然,从而为人类保护自然寻找合法性依据,同时也为保护环境提供了一种客观的、独立于人的主观偏好的哲学依据。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
【关键词】: 自然价值 荒野转向 遵循自然
【分类号】:B82-058
【正文快照】: 一、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思想的内涵要想真正地理解自然价值思想,首先就必须弄明白什么是自然价值,换句话说就是自然价值的含义是什么。由于伦理学家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或者思考问题的方法不同等原因。因而,对自然价值的理解也不同。泰勒认为,所谓自然价值实际上是指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蒋毓舒;吴永辉;张仁玲;;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易小芳;李名家;肖尚桃;;节约型高校后勤建设中的校园文化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4 李承宗;;马克思与罗尔斯顿生态价值观之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廖小平;孙欢;;政治参与的价值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陈也奔;赵小茜;;环境伦理学价值关系的评价——论罗尔斯顿的内在价值理论[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7期
7 陈也奔;;从哲学认识论的视角看环境伦理学的自然价值观[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9期
8 陈也奔;石英;;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与机体哲学的联系[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4期
9 陈也奔;李占刚;;后现代环境伦理学对哲学主体关系的偏离[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5期
10 陈也奔;;环境伦理学的双重价值理论[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英;方政;;浅析生态伦理视阈下的循环经济[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曾建平;丁玲;;环境人权:伦理学维度的审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杨通进;;人对动物负有何种道德义务[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李润珍;武杰;;跨学科视野下的工程伦理[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刘金华;;生态伦理学视域中的人口发展战略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6 刘湘溶;王彬辉;;环境法学权利研究方法论[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立宽;;构建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伦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董正爱;;小康社会视阈下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解构[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戴凤霞;;生态文明视域下农村生态环境伦理建设思考[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黄国宝;;生态经济伦理学与资源节约型社会[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白宇;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王欣;师陀论[D];兰州大学;2011年
6 宫长瑞;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张治忠;生态文明视野下的行政价值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袁建辉;政府公共服务中的伦理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徐海红;生态劳动视域中的生态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安杨;我国宠物福利法律保障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郑璇;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规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赵文静;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及对我国生态社会建设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卫玲;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汝秋实;约翰·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宋佳;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困境及其出路[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梁小利;企业社会责任的三维度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志军;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红梅;;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观的特色[J];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2 王瑜;;罗尔斯顿关于自然价值的哲学认知[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3 宋夏;论罗尔斯顿的“生态整体论”[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02期
4 薛秀娟;;浅论罗尔斯顿的道德代理人及其义务理论[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5 陈也奔;;罗尔斯顿的生态价值观——一种自然主义的价值理论[J];学习与探索;2010年05期
6 王方园;;论罗尔斯顿的自然内在价值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田新元;;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及其理论困境[J];梧州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8 李秀艳;;罗尔斯顿与克里考特的荒野论争及其反思[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9 J.B.科利考特,雷毅;罗尔斯顿论内在价值:一种解构[J];哲学译丛;1999年02期
10 吕军利;;体验生态 发现文化——罗尔斯顿的《哲学走向荒野》生态体验解析[J];名作欣赏;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方圆;;罗尔斯顿的荒野价值[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张勇昌;陈月新;赖伟忠;周淑珍;;医院感染皮氏罗尔斯顿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重读绿色经典——“哲学走向荒野”[N];中国环境报;2002年
2 刘耳;来自荒野的智慧[N];科技日报;2001年
3 本报驻南斯拉夫记者 谢戎彬;“收获”行动艰难起步[N];人民日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艳芹;罗尔斯顿自然体验的分析与扩展[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2 轩玉荣;论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D];河南大学;2006年
3 许诺;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伦理思想述评[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戴梅;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实践思想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4年
5 朱月兵;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及其启示[D];中南大学;2007年
6 汪琳琳;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7 郭辉;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8 邵博;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熊鹏;罗尔斯顿生态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10 于天宇;罗尔斯顿生态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134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613408.html